[发明专利]一种BOOST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8139.0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俞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亮亮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oost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OOST电路。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涉及到BOOST电路的设计。BOOST电路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其主要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开关电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目前,BOOST电路基本采用先对电感充电然后将电感存储的能量释放给电容的方案以实现电压的提升,但由于开关器件的损耗高,而且发热量较大,造成电路转换效率低,电路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BOOST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BOOST电路中开关器件的损耗高而且发热量较大,造成电路的转换效率较低,寿命短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BOOST电路,包括:存储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的储能电路;与所述储能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与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储能电路存储能量或者向所述负载电路传递能量的开关电路;以及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开关电路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的谐振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相连,另一端为输出电压的负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接所述储能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电路包括第二电感Lr、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感Lr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正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端相连,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5和开关管Q1;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端与所述开关管Q1的集电极相连,正端与直流电源的负端相连;所述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的负端相连,基极为开关控制端。
进一步地,所述BOOST电路中的二极管为快速恢复二极管。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开关控制储能电路是存储能量或者向负载电路传输能量来实现电压提升,通过谐振电路实现了开关电路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降低了开关的应力,降低开关电路的损耗和发热量,提高了电路的转换效率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OOST电路的实现原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OOST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谐振电路实现开关电路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使开关电路损耗更低,发热量更小,电路效率更高。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OOST电路的实现原理,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BOOST电路包括储能电路11、谐振电路12、开关电路13和负载电路14。
直流电源为储能电路11提供能量,储能电路11存储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
谐振电路12与开关电路13连接,实现开关电路13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
开关电路13与储能电路11相连,控制储能电路11存储能量或者向负载电路14传递能量。
负载电路14与储能电路11相连,存储能量而不泄放能量,以达到电压的升高。
在工作时,开关电路13控制储能电路11接收直流电源的能量或者向负载电路14传递能量以实现电压的提升。谐振电路12实现开关电路13的零点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使开关电路13中的开关管损耗更低,发热量更小,电路的效率更高。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OOST电路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储能电路11由第一电感LO构成,第一电感LO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正端相连,另一端与接负载电路14。
谐振电路12包括第二电感Lr、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
第二电感Lr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端相连。
第二二极管D2的负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端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负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端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负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端相连。
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端相连,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亮亮,未经俞亮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装置
- 下一篇:电源模块及POL电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