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8483.X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7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水藤健;黑木和博;水野拓朗;小出达也;木下雄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5/04;F04C29/00;F04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杜诚,陈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逆变器装置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252398号公开了用于交通工具空调的电动压缩机。该电动压缩机具有壳体,该壳体中具有电动机以及由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逆变器箱与在其外周的壳体整体地形成。该逆变器箱中具有提供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力的逆变器基底(在下文中,该逆变器基底可以仅被称为“基底”)。
在因此具有与壳体整体形成的逆变器箱的电动压缩机中,交通工具或者电动机的振动传递到逆变器箱中的逆变器基底,从而逆变器基底可能也会振动。逆变器基底的振动可能会降低被安装在该基底上的零件的耐久性,导致逆变器基底的性能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上述电动压缩机通过由多个紧固件将逆变器基底紧固到逆变器箱来抑制振动。虽然对这种紧固件的使用成功抑制了逆变器基底的与紧固件邻近的部分的振动,但是不能够成功抑制逆变器基底的远离紧固件的部分的振动。
可以想到在基底的远端位置处设置额外的紧固件以用于抑制振动。然而,额外的紧固件的设置需要基底上的用于紧固件的螺纹孔的空间,导致降低了基底的空间效率。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在保持逆变器基底的空间效率的同时抑制逆变器基底的振动的电动压缩机。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该电动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驱动该压缩机构的电动机;容纳压缩机构和电动机的壳体;位于该壳体的外表面上的逆变器箱;被容纳在该逆变器箱中并且具有向电动机提供电力的逆变器电路的逆变器基底,该逆变器基底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是第一表面的相反表面;将逆变器基底固定到逆变器箱的多个紧固构件;多个引线端子;以及加固构件,其第一端部被固定至逆变器箱并且第二端部被焊接到逆变器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加固构件向逆变器箱中的逆变器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延伸。加固构件不电连接到逆变器基底的逆变器电路。多个引线端子被焊接到逆变器基底并且电连接到逆变器基底的逆变器电路。多个引线端子沿逆变器基底上的一个方向间隔开。加固构件在加固构件沿该方向与多个引线端子间隔开的位置处焊接到逆变器基底。多个引线端子之一具有被固定到逆变器箱的第一端部以及被焊接到逆变器基底的加固区域的第二端部。多个引线端子向逆变器箱中的逆变器基底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延伸。
结合附图,根据通过举例的方式阐明本发明的原理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势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连同附图参考当前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势,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图1的电动压缩机的逆变器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由数字10一般标示的电动压缩机适于用在被安装在电动交通工具或混合动力交通工具上的空调中。注意,图1部分地省略了示出阴影线的部分的图示,并且为了说明的清楚性在图2中省略了逆变器箱52的盖子56。如图1中所示,电动压缩机10包括基本上圆柱形的壳体12、在壳体12中被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39、电动机M、压缩机构22以及被布置在壳体12的一个端面上的逆变器装置50。电动机M和压缩机构22被容纳在壳体12中。旋转轴39沿壳体12的轴向延伸(在图1中看是水平方向)。电动机M被布置在壳体12中与旋转轴39的一端邻近的位置处(或者在图1中看是右端),并且压缩机构22被布置在壳体12中与旋转轴39的另一端邻近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电动机M和压缩机构22沿壳体12的轴向彼此对齐。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逆变器装置50向电动机M供给电力,并且电动机M驱动旋转轴39,从而驱动压缩机构22。
壳体12包括有底圆柱形的电动机壳体16、被安装到电动机壳体16中的前壳体18以及被固定到电动机壳体16的开口端的排放壳体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4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