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1375.3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7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徐近龙;周飞;周建良;姜学宝;金杰;赵鑫祥;冯贵宾;任群;龙卫平;舒春学;李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浙江大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安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李万强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成像 电力设备 在线 精确 测温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设备测温方法及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方法及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力设备红外测温主要有如下方式:1、采用手持式测温仪;2、采用智能机器人;3、在线式监控。手持式测温仪,受拍照人员专业素质、环境条件影响严重,并且不能实时监控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测温数据无法真实反映设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状态;智能机器人测温不但受环境气候影响,同时要精确定位设备检测部位也存在问题;当前国内外关于在线式红外测温监控正在开展,但测温方式粗犷,达不到电力设备关键部位精确测温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方法及测温系统,其可对电力设备各检测部位进行辐射率修改,从而提高测温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方法,该方法采用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对电力设备的温度进行测量,在电力设备上设置至少2个检测区域分别进行测量,并对不同检测区域分别设置被测物体辐射率,以修正由辐射率引起的测温误差,避免整个画面使用同一辐射率导致的测温精度不高。
上述的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方法,还可以对电力设备不同检测区域相互之间的同相温差与相间温差进行计算,以有效识别设备故障。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系统,该系统的构成包括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A/D转换器和监控计算机,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用于拍摄电力设备的红外热图,并输出包含有温度测量值的红外热图相关的红外热图模拟信号;A/D转换器用于将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输出的红外热图模拟信号变换为红外数字信号而传给监控计算机;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连接A/D转换器,A/D转换器与监控计算机相连;在电力设备上设置有至少2个检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域分别设置被测物体辐射率。
上述的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在线精确测温系统中,红外成像测温仪为全景云台双目摄像机,有一个可见光通道和一个红外通道,能同时拍摄电力设备的红外热图和可见光图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电力设备各检测区域分别设置被测物体辐射率,修正由辐射率引起的测温误差,避免整个画面使用同一辐射率的粗犷修正模式,对提高测温精度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本发明通过多个检测区域相互之间的同相温差与相间温差计算,可以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一方面可有效识别设备故障,另一方面可解决由于测试距离造成红外测温精度下降,无法从单一测温点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检测区域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A/D转换器和监控计算机,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用于拍摄检测点的电力设备红外热图,并输出包含有温度测量值的红外热图相关的红外热图模拟信号;A/D转换器用于将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输出的红外热图模拟信号变换为红外数字信号而传给监控计算机;在线式红外成像测温仪连接A/D转换器,A/D转换器与监控计算机相连;红外成像测温仪采用全景云台双目摄像机,有一个可见光通道和一个红外通道,能同时拍摄电力设备的红外热图和可见光图像。测量时,如图2所示,在电力设备1(隔离开关)上设置3个检测区域(图中A1、A2、A3),每个检测区域分别设置被测物体辐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浙江大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安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浙江大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安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1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