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植物蚜虫的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2037.1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0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代光辉;陈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1/08 | 分类号: | A01N31/08;A01P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徐红银,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植物 蚜虫 杀虫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杀虫剂技术领域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含有叔丁基苯酚类化合物用于控制植物蚜虫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而蚜虫的唾液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目前人们一般使用抗蚜威和吡虫啉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大量使用单一的化学合成农药促使抗药性的产生,农药残留也会对食物链及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杀虫剂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用于防治蚜虫的复配杀虫剂”(申请号:201410630405.3),该专利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棉花蚜虫,剂型为悬乳剂,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吡蚜酮,助剂为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蚕沙、硅酮类、羟乙基纤维素。该复配杀虫剂不仅具有较高的防效,且降低了有效成分的用药量,减少了农药残留,缓解了由于农药的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叔丁基苯酚类化合物用于控制植物蚜虫的杀虫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叔丁基苯酚类化合物用于控制植物蚜虫的杀虫剂及其制备和新用途,使其具有高效、无残留、生产成本低、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植物蚜虫的杀虫剂,该杀虫剂是由叔丁基苯酚类化合物(即原料药)与常规辅料组成。其中,叔丁基苯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占杀虫剂质量的0.05%-99%,常规辅料占1%-99.95%。
优选的,上述原料药组分及其所占原料药总量的重量百分含量为:对叔丁基苯酚5~40%、2,4-二叔丁基苯酚5~30%、2,6-二叔丁基苯酚5~30%、2-叔丁基苯酚5~30%、2,4,6-三叔丁基苯酚2~25%。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控制植物蚜虫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分别称取对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2-叔丁基苯酚、2,4,6-三叔丁基苯酚用溶剂溶解,选择加入各种辅料,像如,增溶剂、增效剂、乳化剂、渗透剂等等,按照各种工艺,制成各种形式的杀虫剂,例如:粉剂,乳油、悬浮剂、干悬浮剂,浓乳剂、缓释剂、水乳剂、喷雾剂等。
其中,溶剂可以是水、乙醇、甲醇、丙酮、环己酮、石油醚、石油芳烃、纯苯、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等所有有机溶剂中的1种或多种;增溶剂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钾、聚山梨酯、聚乙二醇、山梨醇聚氧乙醚、木质素磺酸盐、茶枯、搭皂角等等所有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为司盘类、吐温类、乙二醇酯类、丙二醇酯类和/或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增效剂为茶皂素、聚氧乙烯醚等;渗透剂为氮酮等。
本发明上述控制植物蚜虫的杀虫剂的应用,具体为:在常温搅拌下将水加入到叔丁基苯酚类杀虫剂中,使其稀释至原料药占0.5-30wt%的浓度后喷洒施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人畜安全、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和谐杀虫剂,对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以及病害的综合治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传统的农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叔丁基苯酚类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毒性小,易降解等特点。
(2)叔丁基苯酚类来源容易,可以利用酯化反应合成,也可以从植物中直接提取,方法简单易行,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是首次发现叔丁基苯酚类具有杀蚜虫生物活性,并首次将其配制成杀虫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2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高浓度IBA与甘油凝胶的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