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型外电极荧光灯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2696.5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7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正烈 |
主分类号: | H01J9/26 | 分类号: | H01J9/26;H01J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马廷昭 |
地址: | 韩国庆尚南道统***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电 荧光 灯管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59108.2,申请日为2009年5月15日,发明名称为“双型外电极荧光灯管及其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电极荧光灯管的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电极荧光灯管的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在无电极荧光灯管的两端接合直径与上述灯管的直径不同的单独的玻璃管,可以缩短外电极荧光灯管的总长以及外电极长度的双型外电极荧光灯管的制造方法。
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为发光型平板显示装置,其本身不能发光形成图像,是接受外界的光线照射形成图像的受光型平板显示装置,所以在黑暗处无法看到其图像。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有,在液晶显示屏的背面设置背光灯(BackLight)照射光线,保证在黑暗处也能看到清晰的图像。通常,对背光灯的要求规格有,高辉度、高效率、辉度的均匀性、较长的使用寿命、体积薄、重量轻、价格低等。
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作为背光灯,但是在高辉度下工作,使用寿命短是其缺陷。因此,最近开始将外电极荧光灯管作为背光灯使用。
外电极荧光灯管是将气体封入密封的玻璃管内,在灯管两端的外部形成电极,在电极没有暴露在气体放电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气体放电动作,通过外电极的电场在灯管内形成等离子体的荧光灯管。在灯管内部发生的气体放电现象与普通灯管无异,但是由于玻璃管本身起到介电体的作用,放电发生在诱导放电为目的施加的外部电压之前,所以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空间电荷积累,增加壁电荷引发电压增益。
外电极荧光灯管不同于冷阴极荧光灯管等普通的荧光灯管,电极位于灯管的外部,采用电场电子发射方式不产生热量,灯管使用寿命达到普通荧光灯管的五倍,亮度达到普通荧光灯管的十倍,能源效率达到冷阴极荧光灯管五倍的下一代照明灯管。除此之外,外电极荧光灯管具有用不同的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复数个管体等多项优点,广泛应用于LCDTV、广告板等辉度要求较高的用例。
另外,灯管的管径影响辉度和光量,管径越小辉度越大,但是荧光灯管的发光面积小,光量小。相反,管径越大辉度越小,但是发光面积增加,光量大,可以应用于高电力用灯管。尤其,通常为了获得高辉度,外电极荧光灯管采用管径较小的细管,但是光量小。但是,如果增加管径,辉度又降低。
并且,灯管的总长和管径加大时,为了维持一定的辉度,需要相应地按比例延长外电极的长度。但是,延长外电极的长度,会降低有效的发光面,用作背光灯时,由于其外电极部分较宽,面板上不发光的非发光领域扩大,这对灯管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根据外电极荧光灯管的不同用途需要长度较长,相应地管径也大的灯管,但是仍然存在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旨在于提供,需要较长长度的外电极荧光灯管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得所需的辉度,还可以缩短外电极非发光领域的外电极荧光灯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根据用途拉长外电极荧光灯管的总长,并相应地拉长外电极长度的传统技术不同,本发明人完成了单独提供形成外电极的玻璃管,该玻璃管的直径大于涂有荧光物质的玻璃管管体直径的发明。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双型外电极荧光灯管的制造方法。该荧光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i)两端部开放,内壁涂有荧光物质,开放端部的直径被放大的第一玻璃管的提供阶段;(ii)将两个两端部开放,直径大于第一玻璃管直径的两端开放型第二玻璃管接合到第一玻璃管两侧的开放端部,使第一玻璃管和两个第二玻璃管互相连通的阶段;(iii)第二玻璃管中的一个玻璃管内插设结合放大电极面积为目的的第一多重管的阶段,以及第二玻璃管中的另一个玻璃管内插设结合放大电极面积的同时,具备排气口的第二多重管的阶段;(iv)将排气系统连接到排气口,使玻璃管内部处于真空状态并注入放电气体,然后切取排气口的一部分进行密封加工的阶段。并且,接合到第一玻璃管两端开放端部的两个第二玻璃管的开放端部被放大或缩小成型,其直径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第一玻璃管两端直径的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正烈,未经赵正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26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短弧灯钨电极的激光冲击延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