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质观察检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4074.6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3 | 分类号: | G01N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质 观察 检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油质观察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
食用油目前多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制作而成,食用油需要经过层层加工工序,在不同的罐体内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为保证每道工序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需要在每道工序后进行检测,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不能随意开启,于是人们需要针对这种设备的特殊观察检验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质观察检验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质观察检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法兰,所述主管的左部下端设有卸油孔,所述卸油孔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套在主管上的卡套,两个卡套之间设有导油装置,所述导油装置包括卡在两个卡套之间的导油环,所述导油环内部设有空腔,导油环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卸油孔配合的通至导油环的空腔内的通孔,导油环上端固定有与导油环相通的导管,所述导管的右端贯通连接有一根竖管,所述竖管的上端设有采样孔。
所述主管的中部密封连接有一个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的上端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后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定有纵向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面安装有一覆盖在矩形通孔上方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位于竖管的正后方。
所述主管的右部安装有一阀门。
所述卡套的内侧均设有密封垫,所述竖管的内径小于矩形通孔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为检验和观察主管中油质情况而设置的导油管、导油管下端的阀门、承接导油管内导出的油料的漏斗、漏斗下部的阀门、观察箱和观察箱与漏斗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的阀门集合成本发明中的导油装置、观察管和观察管右方的阀门,大大简化了设备使用量和设备体积,提高了对油料的采集便捷程度,避免了采用漏斗承接油料造成的油料容易飞溅,污染周围环境的情况,适合现代化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左后侧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除去导油装置后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导油环、导管和竖管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和创作特征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油质观察检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主管1,所述主管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将主管1安装在输送油料的管路中的法兰2,所述主管1的左部下端设有卸油孔3,所述卸油孔3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套在主管1上的卡套4,两个卡套4的内侧均设有密封垫,两个卡套4之间设有导油装置5,所述导油装置5包括卡在两个卡套4之间的导油环6,所述导油环6内部设有容纳从卸油孔3内流出的油料的空腔,导油环6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卸油孔3配合的通至导油环6的空腔内的通孔,导油环6上端固定有与导油环6相通的导管7,所述导管7的右端贯通连接有一根竖管8,所述竖管8的上端设有用于将油料导出从而进行检验和观察的采样孔9。
所述主管1的中部密封连接有一个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管10,所述观察管10的上端设有矩形通孔11,所述竖管8的内径小于矩形通孔11的宽度,以便将导油装置5绕主管1转动至上方时,竖管8内的油料可顺利回流入观察管10内,所述矩形通孔11的后侧设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上固定有纵向放置的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前端面安装有一覆盖在矩形通孔11上方的保护盖14,所述保护盖14位于竖管8的正后方,当竖管8推动限位板12向后移动,压缩弹簧13时,竖管8内的油料流入观察管10内,当油料释放完毕后,竖管8转至观察管10下方,限位板12在弹簧13作用下复位,盖在矩形通孔11上,防止观察管10受污染。
所述主管1的右部安装有一阀门15,当油料有问题,需要停止油料流向下个步骤时,可关闭阀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