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4889.4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忠诚;孔梅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安全性 微型 光学 标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和微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标签的应用无处不在,其中,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自动识别(RFID)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信息标识和信息采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初人们发明了二维条码,用于存储数字、文字、图片、声音的有关信息,克服了一维条码只能存储数字和文字的缺点,增加了信息存储量,而且,它还具有信息密度高、错误纠正能力强、保密性强、识读速度快等特点。但是,二维条码和一维条码有共同的缺点:体积较大。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RFID标签应用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虽然RFID具有信息容量大、识别方式快捷方便等优点,但是,它存在成本高、保密性不强,易受电磁干扰等一些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本发明结合二维条码技术和微光学成像技术,克服二维条码和RFID的缺点,具备存储信息量大、体积小、安全性高且成本低。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包括光源、透光基板和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所述透光基板上设有规则图形;其中,所述透光基板位于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的物方焦平面上,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投射至透光基板后产生透射光,该透射光经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输出传输光束至外部接收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规则图形为二维码图形。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光源为LED。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光源输出的光为背景光。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的光学成像中采用了共聚焦技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透光基板上的规则图形的尺寸是根据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外部接收端的光学特性计算得到的。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部接收端为手机相机。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二维码采用密码防伪或软件加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保密。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信息为指纹、照片。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结合二维条码技术和微光学成像技术,克服二维条码和RFID的缺点,并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点,如存储信息量大、体积小、安全性高、成本低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微型光学标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微型光学标签的光学原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解释为:1-光源,2-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3-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4-接收端,5-接收端的视场光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微型光学标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光源1,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2,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3。其中,光源为背景光,可采用LED,微型二维条码可采用密码防伪、软件加密以及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纹、照片等进行保密。该系统与无线光通信系统中光发射机相似,可以分为光源、调制器和光学天线。LED是光源,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是调制器,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是光学天线,LED光源将光投射在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上,光线可以从透明方格上透过但无法从黑色方格上透过,通过这种方式将信息调制到光线天线,光学天线再把已调制的光源输出信号转变成传输光束输出。
微型二维条码可采用密码防伪、软件加密以及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纹、照片等进行保密。根据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和光学标签接收端如手机相机的光学特性,设计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的尺寸。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位于光学微透镜成像系统的物方焦平面上,微型二维码透光基板在接收端的成像平面位于接收端成像系统的像方焦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