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4940.1 | 申请日: | 2015-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8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木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路口 交通 信号灯 智能 控制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器,它由装于十字路口各车道流出口处以及候车路段的候车入口处的红外对射装置,并配合人行道站立等候区路面上安装红外对射装置,用于计数进入该车道候车段的车辆数,并根据各车道流出口处车流人流情况,实时改变该车道车辆放行时间。
(二)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网中,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特别在上下班时间交通十分拥挤,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相当费时,因此某些国家采用智能方式来控制交通信号,它主要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复杂的新型运输系统。但是,当前国内外主要还是采取依据道路车流量测量评估和统计学原理来优化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车流量测量是一种路面非接触式交通信息采集装置,采用接收车辆反射波,通过高低电平的变化来统计通过检测区域的车流量,例如采用的微波车辆检测器它可安装在路侧的灯杆上或专门的立柱上,当车辆通过微波发生装置发射的雷达波区域时对车辆进行检测。
也有采用在路口的各个方向附近的地下埋设感应线圈,当汽车经过时就会产生涡流损耗,环状绝缘电线的电感开始减少,即可检测出汽车的通过,但感应线圈体积大约为2米×2米,安装不方便且易被压坏难于广泛使用。
(三)发明内容:
由于交叉路口各种车流和人流交错通行相互干扰,与独立路段相比其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交通行为更加复杂,影响整个路网的畅通。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通过交叉路口,相互冲突的车流向车辆是不允许同时放行的。解决办法是在一个周期内将时间分成几段并分配给不同车流向的车辆放行。一般均采用交通信号灯来指挥车辆通行,其交通信号灯控制通常凭人为预测或经过复杂算法的计算得出红绿灯时间。然后分别用红、黄、绿灯的不同组合来指挥两个方向的通车与禁行,用LED数码管作为倒计时指示。
但是当前使用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是一种定时放行系统,其设定的车辆放行和禁止车辆通行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十字路口经常会出现各车道繁忙状况不同,这时繁忙车道上的车辆也要等待冲突的车流向空闲车道的固定“放行”时间结束才被允许放行,这就大大浪费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和出行人的宝贵时间。
因此,需要测量各车道车辆数量以便实时控制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但是,当前各种车辆测量手段由于测量仪器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仅适用于流动测量方式的车流量测量评估。
本系统在离车道流出口50-100米路段设置成红灯时的候车路段,采用在十字路口各车道流出口处以及在候车路段的候车入口处各安装一付红外对射装置,该候车入口处红外对射装置配合车道流出口处红外对射装置,用于计数进入该车道候车段的车辆数,它是该车道车辆放行时间的依据。红外对射装置由红外发射机、红外接收机组成,但其红外光束需通过分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透镜聚焦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传送。红外发射机在单片机控制下发射的红外光束扫描脉冲信号,该信号的每一周期由两个宽脉冲和两个窄脉冲组成,每一周期结尾发一个宽的低电平脉冲,当用宽脉冲表示数字“1”,窄脉冲表示数字“0”则容易用4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例如1010、0110、0101、1100等,识别4条车道上的红外对射装置中红外二极管发出的红外光束扫描脉冲信号,单片机采用中断或查询方式接收红外光束扫描脉冲信号,红外接收机中红外传感器接收时,通过单片机对其所发送的和其所接收的红外光束脉冲信号进行比较识别,提取该频率的可信脉冲信号,有效排除外界干扰。
当有车辆通过时,相关红外对射装置产生遮断信号,红外传感器接收的红外光束扫描脉冲信号经滤波放大整形后送单片机处理,单片机对被遮断的红外光束扫描脉冲信号计时获得遮断时间,同时单片机也对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光束扫描脉冲信号计数、转换获得间隔时间,其中遮断时间表达某车辆通过时间,它与车速和车辆长度有关,还表示车辆停留时间,一次遮断时间表示一辆车通过,因此可实现对通过的车辆计数,间隔时间表示车流中前后车辆距离,还与暂时有无车辆通过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木,未经张金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