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吡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6005.9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13/80 | 分类号: | C07D213/80;C07D213/803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啶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涉及一种2-吡啶酮衍生物,尤其涉及2-吡啶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吡啶酮是许多天然产物、染料、医药、农药的重要结构单元。这一类化合物有着重要的用途,被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现有的制备2-吡啶酮的方法,操作复杂、需要在强碱条件下(如NaH或者烷氧基钠)进行、产率低,如:现有的对于2-吡啶酮的合成主要是通过乙腈衍生物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进行Michael加成,然后水解环化得到3,4-二氢吡啶酮,进一步氧化得到2-吡啶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碱如NaH或者烷氧基钠作为助剂实现该反应。
此外,现有制备的2-吡啶酮衍生物,N位上没有取得集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缺点,公开了一种2-吡啶酮衍生物,还公开了2-吡啶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制备方便、条件简单、产率高、安全可靠、污染小,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2-吡啶酮衍生物,为以下式Ⅰ结构式的化合物:
式Ⅰ为
其中,R1为碳原子个数为3-10的烷基或者烯丙基或者芳基;
R1为碳原子个数为3-10的烷基时,烷基为开链或环状;
R1为芳基时,芳基为苯基、苄基、低级烷基取代的苯基、低级烷氧基取代的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萘基中的一种;R1为低级烷基取代的苯基或低级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时,其碳原子个数为1-3;芳基为苯基或者一个以上取基。
本发明公开的新型2-吡啶酮衍生物是非常有用的有机中间体,可转化成多种化合物。该类2-吡啶酮衍生物是许多天然产物、染料、医药、农药的重要结构单元;被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以上提到的2-吡啶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入物质的量比为1:1的烯胺衍生物和甲叉乙氧基丙二酸二乙酯,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50℃,制备2-吡啶酮衍生物。
本发明操作简单,直接由烯胺衍生物和甲叉乙氧基丙二酸二乙酯制得。本发明无催化剂催化,生产过程中不需使用NaH或者烷氧基钠等强碱,操作安全、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作为优选,加入烯胺衍生物与甲叉乙氧基丙二酸二乙酯,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50℃,TLC检测至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制得2-吡啶酮衍生物。可通过TLC检测反应的进度,当检测到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有效监控了反应的进行。
作为优选,加入烯胺衍生物与甲叉乙氧基丙二酸二乙酯以后加入二甲亚砜。生产过程中使用二甲亚砜为溶剂或者不使用溶剂,不需使用NaH或者烷氧基钠等强碱,操作安全、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作为优选,TLC检测至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用柱层析分离,制得2-吡啶酮衍生物。用柱层析分离时,洗脱剂为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
作为优选,反应温度控制在130℃。
作为优选,烯胺衍生物的分子式为其中,R2为碳原子个数为3-10的烷基或者烯丙基或者芳基;
R2为碳原子个数为3-10的烷基时,烷基为开链或环状;
R2为芳基时,芳基为苯基、苄基、低级烷基取代的苯基、低级烷氧基取代的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萘基中的一种;R2为低级烷基取代的苯基或低级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时,其碳原子个数为1-3;芳基为苯基或者一个以上取基。
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化合物表如下表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公开的新型2-吡啶酮衍生物是非常有用的有机中间体,可转化成多种化合物。该类2-吡啶酮衍生物是许多天然产物、染料、医药、农药的重要结构单元;被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2-吡啶酮衍生物,N位上设有取代集团。
(3)本发明整个生产工艺操作稳定、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4)本发明无催化剂催化,生产过程中不用使用需要NaH或者烷氧基钠等强碱,操作安全、环保、经济、高效、无毒,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6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