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腹腔或胸腔的双球囊引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6198.8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亮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腹腔 胸腔 双球囊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腹腔和胸腔的双球囊引流管,属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渗液导引至体外,以治疗或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目前的引流管多为单根中空管,将一端放入腹腔或胸腔后,引流管穿过皮肤处需用缝合线缝合结扎固定在皮肤上。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常常会因缝合线松动或脱落而造成引流管脱出,尤其是病人活动时引流管更容易脱出,腹腔积液无法引流至体外,需要再次插管,再次插管增加了感染风险,对患者的康复极其不利,还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和胸腔的双球囊引流管,无需缝合、结扎和固定,且引流管插入体内后固定牢固,不易脱出。
一种用于腹腔或胸腔的双球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球囊引流管包括管体、冲洗管和两个球囊;
管体为中空管,中空部位为引流腔,管体头部设有引流口;管体上从头部至尾部设有用于显示长度的刻度标记;
冲洗管设于管体引流腔内,附着于管体内壁上,冲洗管的上部开设有若干花孔;
两个球囊对称设置于靠近头部的管体两侧,在两个球囊之间的管体上对称设有多个引流孔;球囊囊腔与管体壁内的通球囊注水或注气管腔相连通。
所述引流管使用方法:引流管插入胸腔或腹腔后即可注水或充气,引流管的两个球囊注水或注气状态下胀大。胀大的球囊卡于腹壁或胸壁的内侧,可将引流管持续固定在胸腔或腹腔内,不脱出。引流管置于体内后的两个球囊注水或注气状态下,通过吸附、负压、虹吸等作用,胸腔或腹腔内的积液或积血通过引流口和两个球囊之间管体上的引流孔引流到体外。
进一步地,冲洗管尾部设有冲洗管锥形接口和冲洗管开关。
引流腔尾部设有引流腔锥形接口。
通球囊注水或注气管腔尾部设有抗逆流阀门。
管体上从头端至尾部设有用于显示长度的刻度标记。在管体上标注刻度,有利于医护人员精确控制引流管插入胸腔或腹腔的长度。
引流管的管体部分由一种可挤压及可模塑材料制成,例如由一种聚烯烃,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或一种聚乙烯的共聚物,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或聚氯乙烯(PVC)或聚偏乙烯或聚氨酯(PU)或硅胶制成。通过注射模塑,挤压成形和/或吹塑成形的结合,由相同材料可将引流管的头部、两个球囊、通球囊注水或注气管腔、引流孔、引流管腔、球囊注水或注气抗逆流阀门、引流管腔锥形接口制成一个整体件。为了得到良好的机械性能,获得足够的硬度用于预期用途,能通过已知的灭菌方法彻底灭菌,用于制备和构成引流管的管体部分的材料的肖氏硬度A范围为75-85,优选范围为78-82;且具有辐射抗性以使其能够耐受至少50kGy而基本上没有降解;还应具有超过90℃,优选超过110℃,并且最优选为超过130℃的熔融温度;用于制备和构成引流管的管体部分的材料应显示出低弹性,具有良好的扭结性能,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引流管置入胸腔或腹腔后,可注水或充气,注水或气后头端的两个球囊同时均匀胀大,胀大的球囊卡于腹壁或胸壁的内侧,可将引流管持续固定在胸腔或腹腔内,不脱出。通过吸附、负压、虹吸等作用,胸腔或腹腔内的积液或积血通过引流口和两个球囊之间管体上的引流孔引流到体外。冲洗管锥形接口可起到引流管的连接器作用,其可连接到其它装置,冲洗管开关置于冲洗管锥形接口内,使用时可完全阻断所述冲洗管腔。可通过冲洗管向胸腔或腹腔内注入冲洗药液。本发明的引流管置入人体后通过球囊的固定作用卡于腹壁或胸壁的内侧,无需缝线,固定牢固,不易脱出,避免了多次插管而增加的感染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引流管的头端透视图(球囊虚线部位表示胀大后的状态)。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引流管尾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球囊;3—冲洗管;4—引流腔;5—管体头部;6—引流口;7—花孔;8—引流孔;9—球囊囊腔;10—通球囊注水或注气管腔;11—冲洗管锥形接口;12—冲洗管开关;13—引流腔锥形接口;14—抗逆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亮,未经王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6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盘卷输送管
- 下一篇:一种多胶囊型干粉吸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