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6655.3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5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茹;蔡慧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张立晶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带 衬底 防护 释放 中间区域 触控结构 静电 电路 防护能力 静电防护 配置的 配置 包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静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的触控结构,包含衬底及衬底上配置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包含释放导电带及防护导电带,释放导电带配置于衬底中间区域的第一侧;防护导电带配置于衬底中间区域的第二侧,释放导电带与防护导电带相互连接。防护导电带的长度大于释放导电带的长度,由此设计,释放导电带及防护导电带可以包围衬底中间区域,以增加对静电(ESD)的释放及防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结构,特别是关于具有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防护的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触控结构,如图1所示,触控结构具有衬底1,衬底1上的虚线区域为触控电路区域3,触控电路区域3外侧具有接地线路GND及其他电路接点,电路接点可以利用内部走线与触控电路区域3的触控电路图形耦接。
然而,就现有的结构而言,虽然接地线路GND也具有对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的释放能力,但是却仍有不足,常会因外在因素导致接地线路能量释放不及而被静电放电(ESD)击穿而造成短路或断路,例如,产线人员安装时、客户整机安装时…等情形,更进一步会导致触控电路区域3内发生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在衬底的中间区域的第一侧及第二侧设置保护电路,以加强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的释放及防护能力。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包含衬底,衬底上具有中间区域,沿中间区域的第一侧方向配置释放导电带,释放导电带透过中间区域内的多条接地线及内部走线与触控电路区域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包含衬底,衬底上具有中间区域,沿中间区域的第二侧方向配置防护导电带,防护导电带的范围与衬底边缘切齐。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包含衬底,衬底上具有中间区域,沿中间区域的第一侧方向配置释放导电带,以及沿中间区域的第二侧方向配置防护导电带,释放导电带与防护导电带相互连接。由此形成保护电路以增加静电放电的释放及防护能力。于衬底平行于第二侧方向上来看,防护导电带的长度大于释放导电带的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在衬底中间区域周围设置保护电路,以增加静电放电(ESD)全面释放能力及防护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具静电防护的触控结构,包含衬底,衬底上具有中间区域,沿中间区域的第一侧方向配置释放导电带,以及沿中间区域的非第一侧方向配置防护导电带,释放导电带与防护导电带相互连接,在中间区域外围形成保护电路。由此,以增加静电放电全面释放及防护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中间区域内包含:一触控电路区域;以及多条接地线,连接于所述释放导电带。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护导电带与所述衬底的一边缘切齐。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护导电带透过一线路与所述释放导电带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线路与所述衬底的所述边缘切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触控结构受到静电放电击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6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碾压测试装置
- 下一篇:触摸事件响应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