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差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9885.5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0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H04N19/59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差 生成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差图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形成3D图像的其中的一个原理是需要一副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和一副视差图,2副图进行软件交织形成新的图像,最后通过3D光学棱镜形成三维立体效果,人眼看到的便有3D图像。具有视差的左眼和右眼图像称为立体显示的视差图,那么视差值是影响3D效果的比较关键的因素,视差图与深度图(Depth Map)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有深度图转视差图的过程步骤繁琐,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修改对应的系数,不能同时适用多种情况,提取深度数据比较消耗内存,如何使生成用于形成3D图像的视差图的过程通用性更强,占用数据存储空间更小,是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数据的裸眼3D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用于解决深度图生成用于形成3D图像的视差图的通用性不高和步骤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视差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的深度图;
获取深度图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最远RGB的深度值和最近RGB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
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
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得到用于形成3D图像的视差图。
优选的,所述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的深度图,包括:通过正则表达式过滤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中除深度信息数据以外的标签数据,得到深度图。
优选的,所述获取深度图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最远RGB的深度值和最近RGB的深度值,还包括:
将所述深度图中的深度信息数据解码为图片内容数据;
获取所述图片内容数据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最远RGB的深度值和最近RGB的深度值。
优选的,所述获取深度图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最远RGB的深度值和最近RGB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包括:
获取深度图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dn、最远RGB的深度值far和最近RGB的深度值near,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depth:depth:depth=(dm-near)/(far-near)*a-b,其中dm=(far*near)/[far-dn*(far-near)],dn为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归一化RGB值,a、b为显示屏幕的预设参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包括:
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depth计算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disparity,disparity=(depth*c)/(depth+L1)L2,其中,c为双眼眼距,L1为预设的最佳3D图像观看距离,L2为最佳3D图像的物理长度。
优选的,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得到用于形成3D图像的视差图,包括:
将所述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数据沿着x坐标轴向左偏移该像素的视差值,形成3D图像的右视差图;或将所述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像素数据沿着x坐标轴向右偏移该像素的视差值,形成3D图像的左视差图。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视差图的生成系统,包括:
深度图转换单元,用于获取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的深度图;
深度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深度图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最远RGB的深度值和最近RGB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
视差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
视差图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得到用于形成3D图像的视差图。
优选的,所述深度图转换单元,用于:通过正则表达式过滤带有深度信息的图像中除深度信息数据以外的标签数据,得到深度图。
优选的,所述深度值获取单元包括:
解码模块,用于将所述深度图中的深度信息数据解码为图片内容数据;
深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图片内容数据中每个像素RGB的深度值、最远RGB的深度值和最近RGB的深度值,得到所述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深度值。
优选的,所述深度值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9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