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0120.3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玲;张红;周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9/00;D03D21/00;D03D15/00;D03D15/02;D03D15/12;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李道平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防尘 抗菌 抗静电 窗帘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纺织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火灾事件频频发生,很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国家对防火阻燃产品的开发有了更高的要求,家用纺织品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品,其阻燃性能的提高成为家用纺织品发展的方向之一,该类产品的市场前景良好,市场范围涉及面较广。
作为应用最广泛、最典型的家用纺织品——窗帘,除了满足其安全防火要求,同时还需增添许多服用性能的要求。考虑到外部环境,窗帘需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同时作为非私人用品,还必须考虑其抗菌性能、抗静电功能。
以此为思路,开发了具有一款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低噪音的窗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组织结构为双层结构,表组织为鸟眼组织,里组织为夹花斜纹组织,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表面经纱采用40S/2的C/T纱线和70D的导电银纤维,所述C/T纱线的混纺比为65:35,里面经纱采用24S阻燃涤纶长丝,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表面纬纱采用40S/2的C/T纱线和70D的导电银纤维,所述C/T纱线的混纺比为65:35,里面纬纱采用24S阻燃涤纶长丝,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的上机幅宽为20cm,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的经密为240根/10cm,纬密为60根/10cm,导电银纤维添加方式为1根/1cm,总经根数为480。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一种面料同时具有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的功能,将其应用于制作窗帘时,透光性差,起到了遮挡作用,同时还具备其他优良功能,深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组织的织物组织图;
图2为里组织的织物组织图。
图中:1、经浮点;2、纬浮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组织结构为双层结构,表组织为鸟眼组织,里组织为夹花斜纹组织,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表面经纱采用40S/2的C/T纱线和70D的导电银纤维,所述C/T纱线的混纺比为65:35,里面经纱采用24S阻燃涤纶长丝,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表面纬纱采用40S/2的C/T纱线和70D的导电银纤维,所述C/T纱线的混纺比为65:35,里面纬纱采用24S阻燃涤纶长丝,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的上机幅宽为20cm,所述阻燃防尘抗菌抗静电降噪窗帘面料的经密为240根/10cm,纬密为60根/10cm,导电银纤维添加方式为1根/1cm,总经根数为480。
窗帘织物,外层要求美观,里层要求密实,故采用接结双层组织,即全幅两层织物通过多种接结方法紧密均匀地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可增加织物的厚度和重量,同时起到一定的防尘、防辐射、降低噪音的作用。
采用以鸟眼为表组织夹花斜纹为里组织的双层织物,使织物避光、厚重,同时织物表层类似鸟眼状、织物里层具有清新小花朵,同时二者叠加可以显现类似鸟藏于花中的效果,清雅脱俗。
为了达到阻燃目的,织造时纬纱采用了24S的阻燃涤纶长丝,为了达到抗菌且抗静电的目的,织造时经纱采用了导电银纤维。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0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