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网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的建立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0591.4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6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尹冰冰;齐霞;谷欣龙;安磊;曾凡梅;董海鹏;耿鹏云;张洁;张妍;张晓曼;李杰;杨阳;刘洋;陈太平;王鑫;张岩;马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夏材祥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工程量 清单 评审 模式 建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的建立,属电力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相继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量计算与编制规范》、《输变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新的计价模式下,冀北经研院在开展招标工程量清单和竣工工程量审核过程中,由各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的合理性,通过手工审核校对工作量大,评价参考标准缺乏统一性、针对性,不能保证工程量清单和竣工工程量审核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工程建设管控。
因此,通过工程量清单评审研究及应用,在建立工程量清单标杆库的基础上建立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作为工程量清单审核的统一参考标准,为电网工程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评审、竣工工程量清单评审提供可靠的方法与依据。并运用适当的管理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为工程造价管控决策,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要提供一种电网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的建立。
本发明所述评审模式的建立包括:
(1)建立在工程量清单审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量清单标杆库的建立拟采用通用造价的理念;
(2)工程类型、电压等级、建设规模等关键技经参数以单项工程为单位建立标准方案库;
(3)针对主变、开关间隔等进行合理化的模块划分,建立可变性组合模块,以适应实际工程关键条件变化情况;
(4)通过对工程量清单标准化的粒度进行合理界定,在尽量精细化的基础上对部分工程量清单进行分类组合编制,建立标准化工程量清单划分原则;
(5)在国网通用工程量审查和历史典型工程量审查的基础上,通过抽样统计等方式,分析比较、辩证借鉴国内外电网投资控制经验,寻找其中影响项目建设投资的关键因素;
(6)开展电网工程量清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对工程量清单科学评审,降低工程造价,努力做到统一性、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提高整体效益;
(7)研究和制订国内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步骤、方案及相关管理政策,确保在业务上具有较高的全局适应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为工程量清单审查工作提供评价标准依据,实现工程造价有效管控,辅助工程量清单审查工作开展,提高工程量清单审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助于提升技经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是提升公司电网工程造价管控整体实力的技术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评审模式的建立包括:
(1)建立在工程量清单审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量清单标杆库的建立拟采用通用造价的理念;
(2)工程类型、电压等级、建设规模等关键技经参数以单项工程为单位建立标准方案库;
(3)针对主变、开关间隔等进行合理化的模块划分,建立可变性组合模块,以适应实际工程关键条件变化情况;
(4)通过对工程量清单标准化的粒度进行合理界定,在尽量精细化的基础上对部分工程量清单进行分类组合编制,建立标准化工程量清单划分原则;
(5)在国网通用工程量审查和历史典型工程量审查的基础上,通过抽样统计等方式,分析比较、辩证借鉴国内外电网投资控制经验,寻找其中影响项目建设投资的关键因素;
(6)开展电网工程量清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对工程量清单科学评审,降低工程造价,努力做到统一性、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提高整体效益;
(7)研究和制订国内工程量清单评审模式、步骤、方案及相关管理政策,确保在业务上具有较高的全局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0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