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2038.4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2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曹基奉;朴元植;金东祐;金奎镐;闵仲基;黄淳学;李承桓;崔京泽;孟相辰;洪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11286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淑梅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板 切割 非涂覆部 集流体板 可再充电电池 电活性物质 涂覆 彼此分开 电极组件 电气短路 形状形成 边缘处 分隔板 涂覆部 弯曲部 刺破 制造 | ||
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电极板上均按照具有足以防止或基本上防止切割部刺破使电极板彼此分开的分隔板的均匀厚度和/或直径的曲面或珠的形状形成切割部,能够有助于防止在电极板之间发生电气短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板,具有集流体板;涂覆部,具有涂覆在集流体板上的电活性物质;非涂覆部,形成在集流体板的边缘处并且未涂覆有电活性物质;切割部,从非涂覆部朝内形成;弯曲部,在非涂覆部的厚度方向上沿切割部形成。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7月3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4-009736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电池是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并以高能量密度储存化学能的能量储存系统。与被设计成不可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的二次电池广泛地用在诸如智能电话、蜂窝电话、笔记本电脑和平板PC等的IT装置中。另外,近来,由于石油价格增长,使得电动车辆正在受到关注,并且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可再充电电池作为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源。随着这种趋势,二次电池需要提供诸如高密度、高容量、高输出和稳定性等特性。
可再充电电池可主要分为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由于它们的包括高操作电压和每单位重量的高能量密度等的优势而正在被迅速地应用于便携式IT装置。
在可再充电电池的各种组件中,应该根据将要被制造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尺寸精确地并充分地切割电极板,以在减少容量分散的同时增大容量,从而提高可再充电电池的质量。为了精确地切割电极板,通常使用模具执行切割或切断。
然而,由于模具的有限的寿命,应对模具进行频繁的维护和修理,并且根据产品规格的改变,会更换模具。由于模具的频繁的维护、修理和更换,导致设备维护成本会较高并且产品质量会低。另外,从质量的角度看,当切割刀片随着模具的重复使用而变钝时,切割质量会劣化,从而会在电极板上出现锋利的毛刺。因此,使用模具重复地切割电极板会使得难以保持切割质量的均匀性。
具体地讲,电极板上将出现毛刺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模具的状态和模具设定间隙。近似(大约)15μm或更大的锋利的毛刺会刺破具有在近似(大约)20μm至近似(大约)3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以使电极板彼此分开的分隔件,从而导致电极板之间的电气短路。另外,由于毛刺即使受到轻微的冲击也倾向于脱落,因此毛刺会成为电池中的金属外来物质,从而使可再充电电池或电池单元的质量大大地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每个电极板上以具有足以防止或基本上防止切割部刺破使电极板彼此分开的分隔件的均匀厚度和/或直径的曲面或珠的形状形成切割部,能够有助于防止在电极板之间发生电气短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通过防止或基本上防止电极板的切割部由于外部冲击而从电极板脱落,能够防止或基本上防止产生金属外来物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具有覆盖每个电极板的切割部的陶瓷层,即使切割部刺破分隔件,也能够有助于防止在电极板之间发生电气短路,其中,切割部通过激光束来形成以具有曲面或珠的形状。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中,电极板的切割部通过使用连续波激光束切割或切断电极板来形成,以使切割部呈具有均匀厚度和/或直径的曲面或珠的形状,这可防止或基本上防止切割部从电极板脱落。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在下面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中进行描述,或者通过下面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将是明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2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石墨芯的复合晶片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