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2494.9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8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金颖姗;李苇林;陶爱平;吴冲;汪洋;赵冰;王凯亮;沈煜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塔,特别是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属于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吸收塔主要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协助除尘的设备。吸收浆液从上往下喷淋,烟气在吸收塔内从下往上流动,从而脱除烟气中的SO2和粉尘。
喷淋层上喷嘴的选型和布置方式直接影响到烟气中SO2和粉尘的脱除效果,现有吸收塔大多采用单向喷嘴,喷淋覆盖率较低,由于烟气进入吸收塔后烟气分布不均,因此会出现局部烟气逃逸的现象。
吸收塔吸收浆液从上往下喷淋,喷淋层最外圈的喷嘴容易冲刷塔壁,引起塔壁磨损;采用单向喷嘴时,喷嘴主要冲刷其下方附近的塔壁;采用双向喷嘴时,喷嘴主要冲刷喷淋层上方、下方附近的塔壁。吸收浆液长时间、连续地冲刷塔壁,容易引起塔壁磨损,不利于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烟气进入吸收塔后,形成一个涡流区,烟气流场不均匀,由于烟气入口流速较大,在塔内形成的流场特征,塔中心的烟气流速较低,边壁的烟气流速过大。这容易导致:一方面边壁处的压损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喷淋布置结构使得塔壁附近浆液没有塔中心的浆液浓度高,从而不利于烟气中SO2和粉尘的脱除。
由于烟气在进入吸收塔前已经经过电除尘器或者布袋除尘器等除尘环保设施处理,进入吸收塔的烟尘颗粒粒径20μm以下居多,微尘粒径小,导致吸收塔除尘效率低,满足不了超低排放要求的5mg/Nm3的排放要求。而且吸收塔顶部设置有除雾器冲洗系统,除雾器冲洗系统每8小时至少冲洗一次,冲洗时间大于30分钟,在除雾器冲洗系统冲洗时,大量的微尘二次飞扬,也导致了部分时段微尘排放浓度严重超标。
为了使燃煤发电机组排烟能够达到国家最新的排放要求,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研制一种超低排放的吸收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它能够去除电厂烟气中粒径小的微尘,将微尘转变为含微尘的雾滴,通过脱除雾滴达到去除微尘的目的;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喷嘴结构及布置方式,有效增加喷淋覆盖率,提高烟气中不良气体的脱除效率;通过浆液导流环有效防止吸收塔本体内壁磨损,同时可以对烟气进行导流,使烟气向喷淋密集区流动,减少边壁处的压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超低排放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除雾器、喷淋层和浆池,浆池设于吸收塔本体内的底部,除雾器设于吸收塔本体内的上部,喷淋层设于除雾器的下方,最下层喷淋层的下方设有浆液分布板;每层喷淋层的下方均设有浆液导流环;除雾器由三组屋脊式除雾器和一组管式除雾器组成,管式除雾器设于最下层屋脊式除雾器的下方,最下层屋脊式除雾器与中间层屋脊式除雾器之间设有冷凝凝并系统。设置浆液分布板能使烟气分布均匀,采用一种不等间距的管排整流方式,使烟气向塔中心的高效区流动,使流场均匀。设置浆液导流环可使烟气均布部分,防止烟气沿塔壁逃逸。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喷淋层为2层以上,最上层喷淋层上均布有单向双胞胎空心喷嘴,其中最外圈设有一圈同向双胞胎实心锥喷嘴;除最上层喷淋层以外的其它各层喷淋层的结构相同,均设置双向空心喷嘴,最外圈设置一圈同向双胞胎实心锥喷嘴。采用这种喷嘴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烟气逃逸,并可以降低塔壁及浆液导流板的冲刷。在最上层喷淋层喷嘴设置为单向双胞胎喷嘴,额外重叠的区域产生大量的二次雾化,产生更多的湍流,从而改进了传质吸收。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所述各层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1800mm~2200mm;最上层喷淋层上的单向双胞胎空心喷嘴方向为单向向下。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所述各层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2000mm。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浆液分布板设于最下层喷淋层的下方1500mm~2000mm的位置;浆液分布板的结构为带分隔围堰的多孔板,多孔板上设有孔,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浆液导流环由防磨导流模块组合而成,吸收塔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挂件,防磨导流模块通过挂件固定在吸收塔本体的内壁上。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每层喷淋层与其下方的浆液导流环之间的距离为700mm~1000mm。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每层喷淋层与其下方的浆液导流环之间的距离为900mm。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防磨导流模块的断面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
前述的超低排放吸收塔中,防磨导流模块为空心结构;防磨导流模块与吸收塔本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24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漆雾处理的电离子场
- 下一篇:一种干混砂浆储料罐雾化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