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头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3001.3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祥;林涛;曹小珍;王纯;周大永;刘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郭海彬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2月27、申请号为201310062106.X、题为“汽车座椅头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特别是涉及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头枕又称为靠枕,是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一种辅助装置。最新的2012版C‐NCAP在2009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测试:鞭打试验,即利用滑台模拟低速后碰撞试验,评价座椅在低速后碰撞过程中对颈部的保护能力。鞭打评价法规要求,当按照快速评分法时,水平距离要小于40mm,垂直距离要小于0mm;当按照几何评分法时,水平距离小于70mm,垂直距离小于40mm。由此可以看出,头枕与人的头部越近越好。目前大多数汽车座椅的头枕只能上下调节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但没有考虑不同乘客的身材及人体坐姿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通过调节头枕的厚度,满足具有不同身材及坐姿的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包括:
头枕本体,所述头枕本体固定在座椅靠背上;
从上部铰接在头枕本体上的副枕,所述副枕能够处于与所述头枕本体紧密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所述头枕本体具有张角的张开位置;
调节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与副枕之间,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使所述副枕处于闭合位置和张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张角的大小,使得所述副枕能够处于张角不同的多个张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枕本体上设有限位卡槽,副枕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适配的限位卡齿,所述限位卡齿与所述限位卡槽形成卡接定位的调节机构。所述限位卡槽可以有多个,多个限位卡槽之间相互平行地设置在头枕本体的不同高度处;所述限位卡齿可旋转地设置在副枕上,通过旋转卡接在不同高度的限位卡槽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支脚,第一转轴和两端均与副枕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支脚垂直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限位卡齿设置在支脚的一端,支脚另一端与第一转轴铰接,支脚的中间区域还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副枕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一转轴从开口槽中伸出并能够在开口槽内上下拨动,从而带动所述限位卡齿卡接在不同高度的限位卡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部,上支臂以及下支臂;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副枕上;上支臂分别与连接部和下支臂转动连接;连接部的下部设有滑槽,从滑槽内部穿过的连接轴将下支臂与连接部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与连接部、下支臂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枕本体与副枕通过蝴蝶弹簧自锁合页铰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枕本体与副枕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座椅头枕考虑了不同身材及人体坐姿的差异,能够通过调节头枕厚度,在保证符合鞭打评价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的座椅头枕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向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座椅头枕可以包括头枕本体1,副枕2以及调节机构。头枕本体1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副枕2从上部铰接在头枕本体1上,并且副枕2能够处于与头枕本体1紧密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头枕本体1具有张角的张开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1与副枕2之间,能够使副枕2处于闭合位置和张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3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