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5865.9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0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郭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C02F101/2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化学 电镀 综合 废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镀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在工业上的贡献,电镀废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电镀废水非常复杂,除了含有氰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险极大的废水类别。因此,电镀废水治理问题受到了广大人们的关注,现有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重金属、谁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或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使得电镀废水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
但是,目前电镀综合废水中大部分都含有化学镀镍清洗水,造成电镀综合废水里的总磷含量增加,现有技术中的电镀综合废水处理技术存在难以去除化学镀镍中的次磷酸盐和亚磷酸盐或者处理成本过高、工艺过于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难以去除含有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和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通过使用类氧体法和离子交换法相结合处理,不仅使含有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重金属离子达到排放的标准,而且能有效吸附化学镍离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池、调节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破氰池以及离子交换柱。
所述综合池与调节池之间设有气浮机。
所述调节池与第一沉淀池连接,调节池与第一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反应池。
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连接,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二反应池。
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破氰池连接;破氰池与离子交换柱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综合池与气浮机之间设有提升泵;所述气浮机与调节池之间设有离心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综合废水去除悬浮物和浮油;
b、调节上述步骤a处理后的综合废水PH至3-4;
c、在综合废水中加入除次磷剂和双氧水同时搅拌,调节PH至6-7,经沉淀后,除去次磷和亚磷;
d、在上述去除次磷和亚磷后的综合废水中加入还原剂焦亚硫酸钠,把Cr6+还原成Cr3+;
e、再投入铁盐,形成铁氧体;或投入芬顿试剂,调节PH值至3-4;
f、经上述步骤e处理后的综合废水投入碱液,进行PH值调节,调节PH值至9-10;
g、对上述步骤f处理后的综合废水进行通氧搅拌;
h、在上述步骤g处理后的综合废水加入适量的次氯酸钠破氰化物;
i、将上述步骤h处理后的综合废水依次进入去化学镍离子、去氨氮以及去COD的树脂交换柱进行吸附;或将上述步骤h处理后的综合废水再加入次氯酸钠,然后去除COD和氨氮;使得出水可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除油率达70%-90%,悬浮物去除率达50%-80%。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的综合废水加入除次磷剂的搅拌时长为半个小时。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g中通氧搅拌所通入的氧为空气氧化Fe2+和Fe3+;该综合废水的PH值为10。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h中,综合废水的PH值呈弱酸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i中的去化学镍的树脂交换柱为离子交换-螫合树脂交换柱;去氨氮的树脂交换柱为去除氨氮具有良好效果的大孔H型树脂;去COD的树脂交换柱为吸附容量较大的大孔螫合树脂交换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方法,采用次磷剂降低总磷量;采用类氧体法去除综合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最后使用离子交换法将综合废水中含有的化学镍吸附去除,使得综合废水达到排放的标准。本发明公开的处理方法,即简单、高效,处理成本又低,且出水稳定,适合各种大中小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处理含化学镍的电镀综合废水的装置及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绿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58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