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6984.6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0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欧小鲁;古巧云;钟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融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罗丹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新市区沿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细胞 培育 技术 | ||
1.一种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取新生植物,表面灭菌后切开;
2)组织分化,保留形成层;
3)形成层在分离培养基上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为木本植物维管形成层分生:采取新生枝条,表面灭菌后切开;将含有形成层、韧皮部、皮质和表皮的组织轻轻地从木质部剥离;将获得的组织在分离培养基上培养30d后,新生的形成层细胞和其他脱分化细胞因组织现状的差异自然分离—形成层细胞为均一生长的平板状组织,愈伤组织则为不规则的聚集生长物;将获得形成层细胞转移到生长培养基上培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为草本植物储藏根的维管形成层:取户外培育、平滑无伤口的草本植物,表面灭菌;将主根削成薄片,再切成长5~7mm,宽5~7mm,高2~5mm,使每片都含有形成层;将制备好的外植体用蔗糖高渗透液处理,使分化的组织—皮层、韧皮部、木质部、髓部等失去活力,仅形成层能保留生命力;将渗透液处理过的的外植体转移到诱导培养基,培养3-7d后,外植体的形成层变成淡黄色;再过7~14d后,淡黄色部分有一圈细胞生长出;将外植体继代到生长培养基,培养10-20d后,即可分离得形成层细胞,所得细胞继续在同样的培养基上培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细胞组培育苗技术为静止中心:将稻谷剥皮,表面灭菌,干燥至水分完全去除;将干种子种入培养基,25℃下培养5d,使其发芽;种子发芽5-6d后,收集含有静止中心的根组织,去掉根端的根冠,从切口开始截取1mm长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入诱导培养基,30d后观察到细胞被诱导出:所得静止中心干细胞为白色,均一,且周围环绕着黏性物质(黏原蛋白),而一般根组织得到的细胞不均一,黄色,无黏性物质,这些差异使干细胞可以和其它细胞自然分离;将分离得到的静止中心干细胞转移到生长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融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融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69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