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8927.1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8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钧;李琳琳;汪伟;许启富;闫喆;党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C07C7/144;C07C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甲苯 生产 分离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
背景技术
二甲苯是重要的基本原料,尤其是对二甲苯。对二甲苯是合成聚酯(PET)的基本原料,目前对二甲苯生产主要采用甲苯、C9芳烃及混合二甲苯为原料,通过歧化、异构化、吸附分离或深冷分离制备获得。由于其产物中的对二甲苯含量受热力学控制,对二甲苯在C8混合芳烃中只占约24%,工艺过程中物料循环量很大,操作费用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利公开了制备对二甲苯的很多新路线,其中,由甲醇和甲苯通过甲基化反应制备对二甲苯的技术受到高度重视。传统二甲苯分离使用三套连续精馏塔分离,每套精馏塔包含塔顶冷凝器,分凝器或全凝器,塔底再沸器,因此分离过程中需要提供大量热量和电力,同时由于二甲苯中三个异构体的沸点相差很小,因此大量的络合剂或萃取剂改变相平衡,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使用精馏塔来获得对二甲苯,不仅能耗高,而且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低能耗二甲苯分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精馏塔分离二甲苯以制备对二甲苯存在的能耗高且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封头、筒体、下封头和裙座,上封头和筒体上端之间设置有上管板,下封头和筒体下端之间设置有下管板,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设置有空腔,裙座设置于下封头的下部;筒体的空腔设置有陶瓷膜元件,陶瓷膜元件为管式多孔陶瓷膜,陶瓷膜元件于筒体内均匀分布并且密封固定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同时陶瓷膜元件的两端分别穿出上、下管板,所述上、下封头通过筒体内设置的陶瓷膜元件保持相通;上封头设置有出料口Ⅰ,下封头设置有进料口,筒体侧面设置有出料口Ⅱ。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裙座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与下封头的内底面连通。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陶瓷膜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上、下管板胀接。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陶瓷膜元件由支撑层和分离层组成,支撑层为碳化硅多孔陶瓷管束,分离层均匀复合在碳化硅多孔陶瓷外表面,分离层中均匀分布有多孔TiO2陶瓷纳米颗粒和石墨烯颗粒。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陶瓷膜元件的支撑层厚度为5~10mm,分离层的厚度为0.005~5mm。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陶瓷膜元件的直径控制在50~500mm,相邻陶瓷膜元件的中心距离控制在陶瓷膜元件直径的1.25~3倍,筒体内陶瓷膜元件的数量控制在10~150根。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筒体侧面设置有两个出料口Ⅱ,两个出料口Ⅱ分别设置于筒体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出料口Ⅰ设置于上封头顶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通过精馏塔分离二甲苯以制备对二甲苯存在的能耗高且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的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通过在筒体内设置的多个陶瓷膜元件来实现二甲苯分离以对二甲苯,分离二甲苯的过程不需要外界提供热能,经济效益显著。本发明装置使用时,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而且本发明装置分离过程中无相态变化,且无化学变化,无需任何化学试剂和添加剂,属于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本发明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获得的对二甲苯产品不受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封头,2.筒体,3.下封头,4.裙座,5.上管板,6.下管板,7.空腔,8.陶瓷膜元件,9.出料口Ⅰ,10.进料口,11.出料口Ⅱ,12.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对二甲苯生产用膜分离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该反应器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封头1、筒体2、下封头3和裙座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8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