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9317.3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2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萍;孙刚;徐剑;曾真;周琦;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心力衰竭 药物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胸痹”、“心悸”等范畴,《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其喘息、心慌、乏力、气短,并动则尤甚,属气虚表现;胸闷、胸痛、舌质紫暗,为瘀血内阻之征;且这类患者病程长,“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故其主要病机为气虚阳虚夹血瘀,气虚阳虚为本,血瘀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肾。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男性高于女性;慢性心衰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各种原因造成心脏损害,发生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动则尤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特征。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病死率与恶性肿瘤的5年病死率基本相仿,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健康。
随着医学发展和进步,市面是出现了很多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但大多数药物有副作用和耐药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带病生存,需要长期服药,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药效下降,耐受性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用于各种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等症,疗效好,且无耐药性,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00-560份、红参100-200份、丹参180-300份、制附片180-300份、益母草410-550份、玉竹100-220份、炙甘草50-15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50-510份、红参120-160 份、丹参210-270份、制附片210-270份、益母草450-510份、玉竹140-180份、炙甘草80-12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80份、红参145份、丹参242份、制附片242份、益母草484份、红花145份、玉竹161份、炙甘草97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一种如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原料,加入常规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中医学院,未经贵阳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9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中华鳖应激性疾病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扶正固本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