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薯酒精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0641.7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4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牛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4;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薯 酒精 废水 生物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薯酒精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以木薯为原料生产酒精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北、江苏等省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常规生产工艺中每生产1t木薯酒精排出的废水约为12~15t,且木薯酒精废糟液出水温度高,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及悬浮物,COD高达30~60g/L,悬浮物高达20~30g/L,pH较低,属于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浓度高、黏度大,直接固液分离处理较为困难。且其分离后的糟渣由于蛋白质含量低,做饲料销售困难。如果该废水不能得到稳定、可靠的处理,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酒精废糟液的治理越来越重视,规定酒精行业废液允许排放的COD的二级标准为≤300mg/L,一级标准为≤100mg/L。
现有技术中木薯酒精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有以下影响:
1、泥砂含量大
会在后续的水处理构筑物中沉积,减小有效容积,降低构筑物的可利用容积;同时,对卧式螺旋离心机、水泵、换热器、管道也造成很大的磨损。如果不去除,肯定会淤积在一级厌氧罐中,并且极难从厌氧罐中排出来。
2、木薯渣沉降速度快
木薯渣进入水处理构筑物内,会很快沉积在构筑物底部,靠单纯的排泥和提高上流速度来排除构筑物内木薯渣,肯定会遇到重大问题。并且,由于木薯渣特别容易沉淀,会造成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的脱水效果不好,损坏滤袋、滤布等。
3、木薯渣较难生物降解
通过反复试验,经过清洗烘干后的干木薯渣基本不能短时间产生沼气,而含木薯渣的废醪液能大量产气,其原因是木薯渣中夹带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发生作用,废水中的CODCr产生沼气。所以,想通过在构筑物内提高停留时间,让木薯渣自行降解,是不可行的。
4、造成反应器淤塞、混合困难、进水堵塞。
根据以上提出的木薯渣的特点,一旦木薯渣进入反应器内,会很难自动出来,会造成反应器有效容积逐步减小,泥水混合困难,进水压力增加,进水管堵塞,需要定期进行开罐、放空清理。
5、造成好氧池淤塞、曝气系统堵塞
颗粒较小的木薯渣容易随水流进入好氧系统,在好氧池内沉积,堵塞曝气系统。尤其是在停留曝气一段时间后,堵塞现象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薯酒精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木薯酒精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过滤处理:将废水蒸馏,馏出液进入混合处理罐中,剩余浓水经过沉砂池过滤,除去泥沙和木薯渣,过滤后的水进入集水池,在搅拌和曝气条件下处理5~6h,然后将混合处理罐中的馏出液导入集水池中混合,调节pH值为6~6.5;
(2)厌氧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废水用水泵打入一级厌氧反应器中,在温度为58~62℃条件下进行一次厌氧处理,得到COD小于6000mg/L的一级厌氧水出水;然后通过筛分装置得到富集活性污泥的一级厌氧水的筛下物、富含渣泥的筛上物以及筛分后的出水;筛分后的出水进入分区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在温度为38~42℃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厌氧处理,二次厌氧处理后的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进行脱氮处理及泥水分离;
(3)好氧处理: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好氧池,通过连续曝气并加入臭氧进一步深度氧化处理,得到COD浓度小于80mg/L的好氧水出水;
(4)精细处理:将步骤(3)的好氧水出水通过纳滤装置(NF)进行深度处理或加入净水剂和粉末活性炭,通过降流式连续固定床进行处理,得到符合标准的排放水或回用水。
步骤(1)中所述馏出液与过滤进入集水池中的水的比例是1:(1.5~3);所述的调节pH值是指用盐酸、硫酸、硝酸和磷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调节pH值。
所述调节pH值的同时,还可加入1~10g/m3消泡剂进行消泡,或加入10~20g/m3的克菌灵P313进行调节;所述的消泡剂是指蔗糖酯、植物油、聚醚或硅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06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