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波形捷变的抗雷达有源欺骗干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2983.2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厚宏;蒋思源;檀鹏超;卢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波形 雷达 有源 欺骗 干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雷达有源欺骗干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波形捷变设计的抗干扰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雷达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自雷达应用于军事目的以来,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雷达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也日益恶劣,如何尽可能提高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已成为雷达设计者所面临的严峻任务,在现代战争中缺乏抗干扰能力的雷达是很难发挥作用的。现阶段干扰方主要是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来转发干扰,延时转发进行距离欺骗干扰,移频进行速度欺骗干扰,和两者联合进行距离--速度欺骗干扰。雷达抗干扰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干扰信号与真实目标回波信号在时域、频域、空域和极化域等多维调制特征方面的差异,使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与真实目标回波的调制特征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抑制各类干扰的影响,从而在目标检测和参数测量时获得最高的信噪比和信杂比。
基于波形捷变的雷达抗干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于干扰方转发的是当前发射周期之前存储起来的发射信号,设计一组捷变的波形,使得各个周期的信号随频率,相位,幅度等某一个或者某两个参数捷变,每个周期发射的信号具有随机性。每个周期的信号之间具有良好的正交性,利用当前周期信号做匹配滤波参考函数,目标信号能最大匹配,干扰信号失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波形捷变的抗雷达有源欺骗干扰方法,通过构造每个发射周期的信号都随机变化的波形,用当前发射周期信号做匹配滤波参考函数时,实现目标信号匹配,干扰信号失配,干扰信号能被较好的抑制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波形捷变的抗雷达有源欺骗干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周期脉冲,所述周期脉冲的调频序列与相位编码序列均为随机序列;
S2:由步骤S1构建的周期脉冲得到回波信号;
S3:根据步骤S2得到的回波信号构建干扰信号,得到包括干扰信号的回波信号;
S4:采用当前发射周期的发射信号,作为匹配滤波器的参考函数,得到匹配滤波系数;
S5:根据由步骤S4得到的匹配滤波系数对由步骤S3得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处理,抑制干扰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S30将至少两个发射信号作为一个匹配滤波周期。
进一步地,还包括:
S50:根据步骤S5的匹配滤波处理得到延时信息;
S51:对有步骤S5得到的回波信号进行FFT运算,得到多普勒频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波形捷变的抗雷达有源欺骗干扰方法,通过构造每个发射周期的信号都随机变化的波形,用当前发射周期信号做匹配滤波参考函数时,实现目标信号匹配,干扰信号失配,干扰信号能被较好的抑制掉;干扰方可能把所有发射过的脉冲存储起来,有一定机率会转发之前存储过的信号,为了提高随机性,进一步增强抗干扰性能,本发明将一组发射信号作为一个匹配滤波周期,使得发射的信号随机性更强,提升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统雷达抗干扰方法处理后的仿真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波形捷变的抗雷达有源欺骗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实验中脉冲压缩前八组周期脉冲的脉压结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实验中脉冲压缩后八组周期脉冲的脉压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实验中第一组脉冲的脉压结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实验中前八个通道的FFT结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实验中后八个通道的FFT结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真实验中k=2时的速度通2的FFT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进一步阐释。
首先介绍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雷达的主要功能是测距、测速、测角、成像。本实施例中主要讨论测距、测速。雷达的发射信号为S(t),回波信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2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