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度面空间点距离的量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3396.5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燊;王荣;孙玉洁;穆涛;王继虎;赵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空间 距离 量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度面空间点距离的量具,用于测量零件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至其实体点之间距离尺寸。
背景技术:
零件制造需按设计图标注尺寸进行加工和检测。然而设计图有时将尺寸标注成零件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至其实体点之间的距离形式,造成零件加工后这类尺寸无法直接测量。目前解决方法一是将零件空间点先加工成实体点,测量实体点距离并记录后,再将实体点加工掉,加工效率低;二是制造专用角度卡尺或专用型面样板进行检测,但影响零件单件或小批生产经济性;三是通过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拟合检测,但该方法不适合小资本企业设备投入的成本实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检测度面空间点距离的量具,该量具可方便测量零件0°~140°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至零件实体点之间的长度距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检测度面空间点距离的量具,在现有万能角度尺的直尺上开设有刻度,以及在该直尺上设置有游标和游标对“0”块。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直尺上刻度的精度为1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游标上刻度的精度为0.02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游标对“0”块设置在直尺的某个位置,该位置用于使游标进行零点校正时其0刻度线与直尺的0刻度线重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量具将倒角卡尺和万能角度尺的功能进行综合,并以万能角度尺结构为基础,在量具的直尺上于适当位置标刻尺寸刻度并配以游标。使用时调节量具的直尺、角尺、扇形尺等附件,使扇形尺的尖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然后将直尺与扇形尺的测量边分别靠在被测零件的两度面上,以找到零件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位置。之后通过直尺测量并配合使用设置于直尺上的游标,即可读出零件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至零件实体点之间的长度距离,测量精度为0.02mm。
综上所述,本发明为零件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至零件实体点之间距离尺寸的直接测量提供了一种新型量具,并且本发明提供的量具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通用性强,能够显著降低多种零件单件或少量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50°~140°度面空间点至实体点距离量具使用示意图;
图2是0°~50°度面空间点至实体点距离量具使用示意图。
图中:1-直尺,2-扇形尺,3-尺套,4-扇形尺紧定螺钉,5-游标,6-游标对“0”块,7-紧定螺钉,8-零件,9-角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检测度面空间点距离的量具,在现有万能角度尺的直尺1上开设有刻度,以及在该直尺1上设置有游标5和游标对“0”块6,并且游标对“0”块6设置在直尺1的某个位置,该位置用于使游标5进行零点校正时其0刻度线与直尺1的0刻度线重合。其中直尺1上刻度的精度为1mm,游标5上刻度的精度为0.02mm。
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的了解,现对其使用方法作如下说明。
使用方法1,如图1所示:
步骤一:在量具的直尺1上于适当位置以每格1mm标刻尺寸刻度;
步骤二:在标刻完成的直尺1上配以读数精度可达0.02mm的游标5,并通过置于直尺1上的游标对“0”块6将游标5调整到正确的零点位置;
步骤三:将带有游标5和游标对“0”块6的直尺1插入尺套3中。调节测具的直尺1、扇形尺2等附件,使扇形尺2的尖端对准直尺1的“0”刻度线后用紧定螺钉7将直尺1锁紧;
步骤四:将直尺1和扇形尺2的测量边分别紧密贴靠在被测零件8的两度面上。通过直尺1和扇形尺2测量边形成的交点拟合找出零件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位置后,用扇形尺紧定螺钉4将扇形尺2锁紧;
步骤五:在直尺1上配合游标5读取零件8度面形成的空间交点至零件8实体点之间的距离尺寸X。测量精度为0.02mm。
使用方法2,如图2所示:
步骤一:在量具的直尺1上于适当位置以每格1mm标刻尺寸刻度;
步骤二:在标刻完成的直尺1上配以读数精度可达0.02mm的游标5,并通过置于直尺1上的游标对“0”块6将游标5调整到正确的零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33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性深度测量工具
- 下一篇:发动机的活塞的上止点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