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3569.3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唐祈林;王建银;李志龙;王红林;李杨;郑名敏;马行云;李晓峰;周树峰;吴元奇;荣廷昭;曹墨菊;卢艳丽;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24 | 代理人: | 胡长远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摩擦 单体 附加 不育 基因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分子标记领域,具体涉及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及该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核不育又称为基因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简写为MS或ms),是指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自1921年Eyster(Eyster L.A.,Journal of Heredity,1921.12:138-141)发现玉米核不育基因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核不育基因有92个(孙庆泉等.植物学通报.2003.20(2):248-2530)。但是由于核不育基因的杂交后代中总有育性的分离,因此,玉米核不育很难在玉米生产中直接应用。
摩擦禾(Tripsacum)是玉米(Zea mays)的近缘属,具有抗病虫、优质、无融合生殖特性等优点,但是由于玉米与摩擦禾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将摩擦禾中的有益性状导入玉米的远缘杂交很难成功。20世纪30年代以来,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成功创制了摩擦禾与玉米的杂种(Mangelsdorf等.Heredity.1931.22:329-343;Leblanc等.Heredity.1996.87(2):108-111;Sokolov等.Genetika.1998.34:499-506),并在连续回交的衍生后代中获得了系列包含整套玉米染色体和一条额外摩擦禾染色体的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其中有2个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被稳定地保存下来(Marjorie.Genetics.1963.48:1185-1194)。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220B(引自美国USDA)即为其中一个,在正常全套玉米染色体的基础之上额外附加了一条易位的摩擦禾染色体,植株生长正常,但是雄穗发育异常,花粉可染率仅为4%,基本不育且不散粉,而雌穗发育正常(Marjorie..Genetics.1957.42:473-486;李志龙.四川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200B存在的花粉败育不彻底问题,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是指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受时间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直接对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进程,因而越来越受到育种者的重视和应用。目前公开了一些与核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如RFLP、AFLP、SCAR、SSR等(梁业红等.作物学报.2000.26(3):266-271;刘福霞等.遗传学报.2005.32(7):753-757;李式昭等.高技术通讯.2007.l7(8):869-873;李玉玲等.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3):245-249,254;张琳碧等.玉米科学.2012.20(5):50-53,58),有些分子标记已在核不育后代选择中得到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加快了育种进程。
经检索,没有发现将分子标记用于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辅助选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扩增上述分子标记的SCAR引物对。
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检测上述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试剂盒。
本发明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分子标记在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辅助选择上的用途。
本发明第五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回交转育玉米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本发明第六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玉米轮回选择育种的方法。
本发明第七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回交转育玉米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本发明第八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进行玉米轮回选择育种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命名为Mst1,所述的分子标记由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
上述分子标记中所述的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是指MTchr2或其带有附加染色体的MTchr2的衍生系。
上述分子标记中所述的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是指玉米(Zea mays)MTchr2,已于2014年7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95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3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