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熔炼炉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3712.9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2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柴满林;孟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1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炼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冶炼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铜熔炼炉。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诺兰达炉是一个卧式圆筒形可转动炉体10,它是一种典型熔池熔炼设备,筒体用50mm厚的16Mn钢卷制而成,内衬镁铬质耐火砖,炉体10支撑在托轮20上,在电机30带动下可在一定范围内绕炉体轴向转动。诺兰达炉是现有铜熔炼工序中被广泛使用的炉体结构,诺兰达炉沿炉体10长度方向大致分为反应区Ⅰ和沉淀区Ⅱ,其中反应区Ⅰ临近投料口11,沉淀区Ⅱ靠近尾端排料口,熔炼时将配好的铜精矿、渣精矿、含铜物料、熔剂及补热用的固体燃料经带式输送机40送往抛料机50,由抛料机50从炉体端头的投料口11抛往炉内熔池反应区Ⅰ,炉体侧壁开设有鼓风口12,炉体10内进行着激烈的氧化反应和造渣反应,释放出来的大量热能使炉料受热融化生产出高品味的冰铜和炉渣。冰铜从冰铜排放口14放入冰铜包中,再送往转炉吹炼;炉渣从炉尾端渣排放口13排入渣包,然后送往渣缓冷场冷却、破碎,再运往选厂选出渣精矿和尾砂。该炉体结构由于投料口位于炉体的端部,所以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物料需经抛料机抛往炉内,物料飞扬,烟尘量大;2、抛料集中,不能抛到反应区Ⅰ的所有区域,反应效率低;3、投料口易结焦,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清理,影响作业率,另外投料口在生产后期变形严重,抛料效率不高,漏料多,作业环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熔炼炉,该炉体有效抑制投料产生的烟尘,同时投料口不易结焦变形,提高反应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熔炼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的投料口位于炉体上方。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将投料口置于炉体上方,物料经投料口可自由落体进入炉内,减少了物料飞扬的情况,那么形成烟气的物料就会减少,相应烟尘率被降低,另外由于炉体上方烟气温度高,投料口置于炉体上方后,投料口不易结焦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诺兰达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一示意图;
图3是图2出料口关闭状态下的1部放大图;
图4是图2出料口开启状态下的1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结构二示意图;
图6是图5出料口关闭状态下的1部放大图;
图7是图5出料口开启状态下的1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结构三示意图;
图9是图8出料口关闭状态下的1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出料口开启状态下的1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铜熔炼炉,包括炉体10,所述炉体10上的投料口11位于炉体10上方。将投料口11置于炉体10上方,物料经投料口11可自由落体进入炉内,减少了物料飞扬的情况,那么形成烟气的物料就会减少,相应烟尘率被降低;另外由于炉体10上方烟气温度高,投料口11置于炉体10上方后,投料口11不易结焦变形;再者,投料口11位于炉体10上方,投料时可将物料均匀投放在反应区Ⅰ内,提高了反应效率;另外,省去了抛料机构,节省了大量设备投资及维修费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10为筒状,所述炉体10卧式布置,所述投料口11位于炉体上方的炉壁处。该炉体10的整体轮廓以及布置方式可与诺兰达炉相似,但是本方案中投料口11位于炉体10上方的炉壁处,其作用和效果在上一段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投料口11处布置有自动密封加料装置20。所述的自动密封加料装置20可以通过投料口11向炉体10内进行投料,同时投料结束后可对投料口11进行封闭处理,保证炉体10内部与外界环境隔断,该自动密封加料装置20可有效杜绝了炉体10漏风的情况,炉内负压易于控制,同时由于炉体10在燃烧时密封性得到改善,燃烧热量得以充分利用,消耗的燃料大幅减少,热量无谓损失少,周围的烟气环境得到改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10反应区Ⅰ的上方均匀设置有3个投料口11,所述投料口11处相应设置有所述的自动密封加料装置20。也就是说在反应区Ⅰ的上方的炉壁处可以均匀设置有多个投料口11,至于投料口11具体设置几个可以根据炉体的结构、长度进行评估确定,以物料均匀地布置在反应区Ⅰ内为准。本方案中优选为3个,该方案中投料口11投料均匀,可以扩大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生产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37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酸锌溶液超重力场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钒尾渣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