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3884.6 | 申请日: | 2015-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5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李晓艳;柳铭;蒋学东;谭邹卿;席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杆变 节流 自适应 流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阻尼缓冲减振仪器领域,特指一种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智能减振仪器,现有技术的磁流变阻尼器是在充满磁流变液的工作缸内安装活塞,通过电源控制来调整磁流变液的磁场强度实现阻尼改变,这类磁流变液阻尼器中活塞外壁与工作缸内壁间隙恒定,阻尼的改变完全依靠外部电源的控制。现有技术的磁流变液阻尼器虽然实现了变阻尼,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阻尼的改变依靠外部电源,即实现变阻尼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变阻尼耗能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无需外部提供电源、借助变节流孔实现变阻尼的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它包括工作缸体、两组缸体端盖、两根渐变节流柱、两组活塞模板、密封装置、两个直线轴承。
本发明的两组缸体端盖结构完全相同,分别装设于所述工作缸体的左、右两端;所述缸体端盖的中心开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部装设有所述直线轴承;两根所述渐变节流柱结构完全相同,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地装设于两组所述缸体端盖之间;所述渐变节流柱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实心圆杆;两组所述活塞模板完全相同,对称装置于所述工作缸体的内部;所述活塞模板包括活塞杆和装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
本发明的所述活塞上开设有两个圆柱形节流孔,所述节流孔的轴线与所述渐变节流柱的轴线重合,所述节流孔的直径与所述渐变节流柱横截面上的最小直径相等;所述活塞杆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装置和直线轴承伸到所述缸体端盖的外部;两组所述活塞模块将充满磁流变液的所述工作缸体分割为三部分:左边室、中心室和右边室;所述渐变节流柱的外圆周与所述节流孔的内圆周之间的间隙构成了磁流变液流动的工作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设有两根完全相同的渐变节流柱和设有节流孔的活塞,借助渐变节流柱与节流孔相对位置的改变实现阻尼的自适应改变。由此可知,本发明结构合理、无需耗能、借助变节流孔实现了变阻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处于最大阻尼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处于最小阻尼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工作缸体;2—缸体端盖;21—轴承孔;3—渐变节流柱;4—活塞模块;41—活塞杆;42—活塞;43—节流孔;5—密封装置;6—直线轴承;7—左边室;8—中心室;9—右边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双杆变节流孔自适应磁流变阻尼器,包括工作缸体1、两组缸体端盖2A、2B、两根渐变节流柱3A、3B、两组活塞模板4A、4B、密封装置5、两个直线轴承6A、6B;两组缸体端盖2A、2B结构完全相同,分别装设于工作缸体1的左、右两端;缸体端盖2的中心开设有轴承孔21,轴承孔21内部装设有直线轴承6;两根渐变节流柱3A、3B结构完全相同,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地装设于两组缸体端盖2A、2B之间。
参见图1所示,渐变节流柱3为中间粗、两端细的实心圆杆;两组活塞模板4A、4B完全相同,对称装置于工作缸体1的内部;活塞模板4包括活塞杆41和装设于活塞杆41上的活塞42;活塞42上开设有两个圆柱形节流孔43,节流孔43的轴线与渐变节流柱3的轴线重合,节流孔43的直径与渐变节流柱3横截面上的最小直径相等;活塞杆41另一端通过密封装置5和直线轴承6伸到缸体端盖2的外部;两组活塞模块4将充满磁流变液的工作缸体1分割为三部分:左边室7、中心室8和右边室9;渐变节流柱3的外圆周与节流孔43的内圆周之间的间隙构成了磁流变液流动的工作间隙。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两组活塞4在活塞杆41的作用下可以沿着渐变节流柱左、右移动;当两组活塞模块4相距最近时,节流孔43与渐变节流柱3之间的工作间隙最小,此时阻尼最大;当两组活塞模块4相距最远时,节流孔43于渐变节流柱3之间的工作间隙最大,此时阻尼最小。
变阻尼原理:两组活塞模块4相向运动时,两活塞42的节流孔43的直径不变,而位于节流孔43内部的渐变节流柱3的直径逐渐增多,故工作间隙逐渐变小,阻尼逐渐增加;两组活塞模块4相离远去时,位于节流孔43内部的渐变节流柱3的直径逐渐减小,故工作间隙逐渐变大,阻尼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3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热消炎饮料配方
- 下一篇:一种植物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