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4009.X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2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华;陈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12R1/245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衣 菌体 有机 介质 生物 合成 共轭 亚麻 酸异构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共轭γ-亚麻酸是γ-亚麻酸的共轭异构体,是一组十八碳共轭三烯酸的统称,有多种位置异构和几何异构体,如:c6,c9,t11-共轭γ-亚麻酸和c6,t10,c12-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等。研究表明共轭γ-亚麻酸具有抗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等生理功能,且其生理活性具有异构体特异性,如:c6,c9,t11-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具有抗癌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共轭γ-亚麻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奶和肉的脂肪中,主要由c6,c9,t11-共轭γ-亚麻酸等异构体构成,但其含量通常十分低,无法满足以保健和医疗为目的的开发应用。
目前还没有共轭γ-亚麻酸制备方法的报道,人们只是对微生物发酵合成共轭α-亚麻酸进行了一些研究。目前,微生物发酵均在水溶液中进行,由于发酵底物—γ-亚麻酸是脂溶性物质,因此γ-亚麻酸加入发酵液前需经乳化处理,且添加量受到限制,而要从发酵液中获得共轭γ-亚麻酸产物需经有机溶剂萃取,整个生产工艺存在发酵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的方法,显著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量和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菌体的透性化处理: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体,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计,将湿菌体重悬于透性化处理液中(所述的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0.5-3.0%的曲拉通X-100,5-50μM的γ-亚麻酸,20-20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重悬菌体经37℃处理20min,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
(2)菌体包衣处理:透性化菌体用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离心收集菌体,按每克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计,将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百分比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于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
(3)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按每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计,将包衣菌体加入到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0.3%的γ-亚麻酸,在4-40℃下反应1-12h。
(4)产物收集: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产物为c6,c9,t11-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中透性化处理液优选为体积百分比1.0-2.0%的曲拉通X-100,15-35μM的γ-亚麻酸,30-10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吐温-20的加入量优选为菌悬液体积百分比的0.75-1.5%。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处理温度优选为4-25℃。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处理时间优选为3-5h。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3)中优选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25-0.25%的γ-亚麻酸,在15-30℃下反应2-6h。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4)中包衣菌体可重复用于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c6,c9,t11-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
本发明所用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系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菌株,编号为1.574,该菌株能产生特异性的亚油酸异构酶,能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c9,c12双键异构成c9,t11共轭双键,通过生物异构化可将γ-亚麻酸(c6,c9,c12-18:3)转化成在268nm处有特征吸收峰的新物质,而268nm处吸收峰是共轭三烯的特征峰,表明该菌能将γ-亚麻酸转化成c6,c9,t11-共轭γ-亚麻酸异构体。目前,还没有从该菌中分离到有确切催化活性的异构酶纯品。因此,该异构化反应可能是由多酶体系共同催化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40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芯制造带孔、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装置
- 下一篇:木材圆度修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