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或铝合金表面纳米级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5672.1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2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姜远拥;罗艳红;姜罗罗;罗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镁汝澳金属表面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表面 纳米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铝或铝合金表面纳米级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金属级复合材料的发展中,铝或铝合金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热膨胀小、热稳定性高、优良的导电、导热等特点使其得到尤为迅速的发展。
而为了提供铝或铝合金表面附着物的结合强度,通常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磷化、钝化的方式,通过化学溶液浸泡处理的方法对金属表面进行腐蚀,达到即对金属表面进行保护又对表面进行出造化来提高纳米级铝或铝合金与附着物结合强度的目的,这些方法得到的粗糙面是不均匀无规律的,仅适合比较粗狂的简单防护,经过这种方法处理后的铝或铝合金其表面与附着物结合强度较低,坚固性差,拉拔力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或铝合金表面纳米级处理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或铝合金表面纳米级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铝或铝合金放入含有浓度为190g/L的硫酸溶液中,温度保持18-22℃,电压17.5V下氧化12-15分钟,其中纳米级铝或铝合金上的氧化膜厚度不得超过10u;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铝或铝合金放入浓度为160ml/L,PH9-11的除渍剂中,在常温下浸泡5-7分钟;
四、将步骤三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铝或铝合金放入浓度为400ml/L,PH9-11的扩孔剂中,在常温下浸泡5-7分钟;
六、将步骤五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七、将步骤六得到的铝或铝合金放入浓度为300ml/L,PH9-11的粘结剂中,在常温下浸泡5-7分钟;
八、将步骤七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九、将步骤八得到的铝或铝合金在65℃下烘干10分钟即可。
优选的,所述除渍剂为母粉、羟基乙叉二膦酸钠、三乙醇胺、柠檬酸钠、五水偏硅酸钠、乌洛托品、苹果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其余为水。
优选的,所述扩孔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乙酸钠、碳酸钠、苹果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其余为水。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五水偏硅酸钠、碳酸钠、聚乙烯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物,其余为水。
本发明制成的纳米级铝或铝合金的表面孔隙均匀,具有优良的微扩孔及强粘性。经过上述工艺制成的铝或铝合金在进行下一步注塑工序时,其与塑料粒子的结合力极强,坚固性大大提升,拉拔力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所述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常温下一般是指0-35℃。
下面给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铝或铝合金表面纳米级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铝或铝合金放入含有浓度为190g/L的硫酸溶液中,温度保持20℃,电压17.5V下氧化14分钟,其中纳米级铝或铝合金上的氧化膜厚度为8u;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三、将步骤二得到的铝或铝合金放入浓度为160ml/L,PH10的除渍剂中,在常温下浸泡6分钟,所述除渍剂为母粉、羟基乙叉二膦酸钠、三乙醇胺、柠檬酸钠、五水偏硅酸钠、乌洛托品、苹果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其余为水;
四、将步骤三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铝或铝合金放入浓度为400ml/L,PH10的扩孔剂中,在常温下浸泡6分钟,所述扩孔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乙酸钠、碳酸钠、苹果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其余为水;
六、将步骤五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七、将步骤六得到的铝或铝合金放入浓度为300ml/L,PH10的粘结剂中,在常温下浸泡6分钟,所述粘结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五水偏硅酸钠、碳酸钠、聚乙烯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物,其余为水;
八、将步骤七得到的铝或铝合金经过两次水洗;
九、将步骤八得到的铝或铝合金在65℃下烘干10分钟即可。
实施2:一种铝或铝合金表面纳米级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铝或铝合金放入含有浓度为190g/L的硫酸溶液中,温度保持22℃,电压17.5V下氧化15分钟,其中纳米级铝或铝合金上的氧化膜厚度为9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镁汝澳金属表面处理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镁汝澳金属表面处理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5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