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利用废油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5958.X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薛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好利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3/00 | 分类号: | C1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利用 油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利用废油脂的方法,属于环保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废油脂是指餐饮服务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按起来源,通常可以分为地沟油,泔水油和炸货油。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合理的利用,废油脂长期不经处理就排入阴沟里,将会产生堵塞城市污水管网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废油脂中混有大量的污水、垃圾、细菌等有害物质,有些不法商贩将废油脂经过沉淀、过滤、脱色除臭、水洗、脱水、加香精等加工,再渗入鲜菜籽油,流入食用油市场,进百姓餐桌,循环利用,完全有悖道德和法律,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寻求废油脂的科学利用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任意排入阴沟,污染环境,堵塞污水管和被不法商贩利用,进百姓餐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回收利用废油脂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除渣、去水、反冲洗等一系列的步骤,最终分离得到动物油和植物油,再加以分别利用,该方法不会污染环境,能够提取出更为纯净的动植物油,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具体步骤为:
(1)将15~20L废油脂置于一箱体中,向其通入蒸汽对废油脂进行加热,使废油脂在箱体中从上至下依次分层为:废油层,油、水、渣三相混合物层,废水层,泥沙沉淀物层,然后将废油层和油、水、渣三相混合物层收集起来,得到废油脂A;
(2)将废油脂A经过预过滤,去渣,再通过菜籽饼过滤,去水,得到废油脂B,所述的菜籽饼是油菜籽经清洗、炒籽、磨碾、蒸柸、包饼、上榨和压榨步骤后形成的残渣;
(3)接着用质量浓度为30mg/L的乙酸乙酯对废油脂B进行反冲洗,通过乙酸乙酯吸水,得到含水率更低的废油脂C;
(4)对废油脂C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80~90℃,加热时间为15~30min,能将吸水的乙酸乙酯蒸发,得到废油脂D;
(5)将废油脂置于冷冻箱,以3℃/min程序降温到1°,得到冻结的废油脂D中的动物油,则余下的为植物油;
(6)将提取出的动物油用于制作肥皂,植物油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不会污染环境,能够提取出更为纯净的动植物油,再加以利用;
(2)操作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15~20L废油脂置于一箱体中,向其通入蒸汽对废油脂进行加热,使废油脂在箱体中从上至下依次分层为:废油层,油、水、渣三相混合物层,废水层,泥沙沉淀物层,然后将废油层和油、水、渣三相混合物层收集起来,得到废油脂A;再将废油脂A经过预过滤,去渣,再通过菜籽饼过滤,去水,得到废油脂B,所述的菜籽饼是油菜籽经清洗、炒籽、磨碾、蒸柸、包饼、上榨和压榨步骤后形成的残渣;接着用质量浓度为30mg/L的乙酸乙酯对废油脂B进行反冲洗,通过乙酸乙酯吸水,得到含水率更低的废油脂C;接着对废油脂C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80~90℃,加热时间为15~30min,能将吸水的乙酸乙酯蒸发,得到废油脂D;将废油脂置于冷冻箱,以3℃/min程序降温到1°,得到冻结的废油脂D中的动物油,则余下的为植物油;最终将提取出的动物油用于制作肥皂,植物油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首先将20L废油脂置于一箱体中,向其通入蒸汽对废油脂进行加热,使废油脂在箱体中从上至下依次分层为:废油层,油、水、渣三相混合物层,废水层,泥沙沉淀物层,然后将废油层和油、水、渣三相混合物层收集起来,得到废油脂A;再将废油脂A经过预过滤,去渣,再通过菜籽饼过滤,去水,得到废油脂B,所述的菜籽饼是油菜籽经清洗、炒籽、磨碾、蒸柸、包饼、上榨和压榨步骤后形成的残渣;接着用质量浓度为30mg/L的乙酸乙酯对废油脂B进行反冲洗,通过乙酸乙酯吸水,得到含水率更低的废油脂C;接着对废油脂C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80℃,加热时间为30min,能将吸水的乙酸乙酯蒸发,得到废油脂D;将废油脂置于冷冻箱,以3℃/min程序降温到1°,得到冻结的废油脂D中的动物油,则余下的为植物油;最终将提取出的动物油用于制作肥皂,植物油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好利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好利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5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