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川芎产量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7639.2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0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进;李敏;郭鼎;任敏;康作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1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川芎 产量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川芎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芎藭,“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吴普本草》对川芎的生长环境、植物药物形态及采收时期做了更详细的描述“或生胡无桃山阴,或太山,叶香细青黑,文赤如藁本,冬夏丛生,五月华赤,七月实黑,茎端两叶,三月采,根有节,似马衔状。”《名医别录》中对川芎的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曰:一名胡,一名香果,其叶名蘼芜,生武功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暴干。”芎藭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齐梁时期,《新修本草》说:“芎藭,今出秦州,其人间种者,形块大,重实,多脂润,山中采者瘦细。”以川芎为正名的最早当推张元素的《医学启源》。虽然古代各地有芎藭药材出产,但其质量自宋代起公认以蜀川为胜,其原植物即现在的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
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昼夜温差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环境。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川芎通常在8月上旬立秋前后栽种,次年5月上旬左右采收,生长期280~290天。
近年市场对川芎药材的需求呈增大趋势,但是,由于川芎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大导致农户种植川芎的积极性下降,进而导致川芎产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急需要寻找方法提高川芎的产量。
磷酸二氢钾在川芎栽培中,通常被制成0.2%的溶液,在川芎封行(播种的第二年五月)时追肥,以提高产量(高春奇,“川芎高产栽培技术”,农家之友,2000年12期;杨关学,“彭州市川芎的高产栽培技术”,四川农业科技2007年07期)。
未见在播种时,使用磷酸二氢钾与生石灰联合使用以提高川芎产量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川芎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川芎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高川芎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土壤处理:取生石灰、磷酸二氢钾,与表土混匀,生石灰的使用量为100kg/亩,磷酸二氢钾的使用量为10~40kg/亩;
b、取川芎苓种,栽培,收获,即可。
表土,指泥土的最高层,厚度为5~10cm。
优选地,步骤a中,磷酸二氢钾的使用量为10kg/亩或者30~40kg/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磷酸二氢钾的使用量为30kg/亩。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栽培的步骤如下:
(1)取川芎苓种,播种;
(2)补苗、中耕除草,施肥;
(3)采收,干燥即可。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播种的时间为8月中下旬。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川芎苓种播种的量为每亩播种30~40kg。
优选地,步骤(2)中,施肥的方式是:从9月中旬起,每隔15~20天施用1次粪清水,共3次,施用量分别为:1000kg/亩、1000kg/亩、2000kg/亩;次年2~3月返青后,再增施1次粪清水,用量为1000kg/亩。。
粪清水:为农家肥完全腐熟沤制的液体肥料。农家肥:人的粪尿、牧畜的粪尿、厩肥、绿肥等。
返青,指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优选地,步骤b中,栽培的地域为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镇,其经度为东经103°59′16.53″,纬度为北纬31°0.4′52.33″。
本发明在播种时联合添加特定量的生石灰与特定量的磷酸二氢钾,可以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提高幅度为21.84%~67.09%,应用前景良好。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川芎栽培方法
1材料
川芎苓种来源于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生石灰(购自当地石灰粉厂);磷酸二氢钾(P2O5≥51.5%,K2O≥34%,以色列化工集团)。粪清水来自当地农家。
2.地域
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镇,东经103°59′16.53″,北纬31°0.4′52.33″。
3方法
3.1实验分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7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藜麦高产密植栽培方法及藜麦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切草机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