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醌式Methyl-Dioxocyano-Pyridine单元的窄带隙寡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8055.7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年;詹传郎;唐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5/04 | 分类号: | C07D495/04;C07D213/85;H01L51/46;H01L5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methyl dioxocyano pyridine 单元 窄带 隙寡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伏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含有醌式Methyl-Dioxocyano-Pyridine单元的窄带隙寡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以其精确的分子结构,可重复性,易纯化的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富勒烯基的太阳能电池,主要靠给体材料吸收可见以及近红外区域的光子,这是因为富勒烯衍生物([6,6]-phenyl-C61-butyricacidmethylester,简称PC61BM和[6,6]-phenyl-C71-butyricacidmethylester,简称PC71BM)的吸收主要集中于紫外可见区域。而在太阳光谱中,超过50%的太阳光子分布在波长600-1000nm处,其中光子流最强的波长范围是600-800nm。为了尽可能多的捕获这部分太阳光,有必要发展在可见光,近红外甚至红外区具有强吸收的窄带隙(<1.6eV,即吸收带边>800nm)分子。
目前,donor-π-acceptor,即D-π-A概念,是最常用的构筑窄带隙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个共轭的π桥,连接一个给电子单元和一个吸电子单元。已经广泛使用的给电子单元包括寡聚噻吩(式1),苯并二噻吩(简称BDT,式2),硅咯(式3)等(P.etal.Adv.Mater.2006,18,2872;X.Feng,etal.J.Mater.Chem.2011,21,17590;L.Dai,etal.Adv.Mater.2011,23,4554;J.Hou,etal.Angew.Chem.Int.Ed.2011,50,9697;A.J.Heeger,etal.Sci.Rep.2013,3,01965)。受体单元包括吡咯并吡咯二酮(简称DPP,式4),苯并二噻唑(简称BT,式5),氟硼二吡咯(简称BODIPY,式6)等(R.A.Janssen,etal.J.Am.Chem.Soc.2013,135,18942;G.C.Bazan,etal.ACSnano2013,7,4569-4577;C.L.Zhan,etal.ACSAppl.Mater.Interfaces2014,6,22496.)。在目前报道的给体材料中,DPP基的材料的薄膜吸收拓展到700-750nm(T.J.Marks,etal.,J.Am.Chem.Soc.2011,133,8142.),硅咯基的A-D-A型的材料吸收超过800nm(A.J.Heeger,etal.Sci.Rep.2013,3,01965.)。有趣的是,两个α-位置π拓展的BODIPY的给体材料的吸收带边可以延长至900nm(C.L.Zhan,etal.ACSAppl.Mater.Interfaces2014,6,22496.)。
BDT单元作为一个优秀的给电子单元,已经在给体材料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其作为给电子单元,DPP作为吸电子单元构筑的分子DPP-BDT-DPP的器件效率可以接近6%,这也是目前DPP基小分子中最高的效率(C.L.Zhan,etal.ACSAppl.Mater.Interfaces2013,5,2033;X.W.Zhan,etal.Adv.EnergyMater.2013,3,1166;C.L.Zhan,etal.Adv.EnergyMater.2015,DOI:10.1002/aenm.201500059.)。另外,研究表明BDT作为中间的给体单元,绕丹宁分子作为两端的吸电子单元,两者通过三联噻吩作为共轭桥连接得到的分子,其薄膜吸收的带边在700nm左右(Y.Chen,etal.J.Am.Chem.Soc.2013,135,8484.)。当利用茚满二酮作为吸电子单元替代绕丹宁单元,连二噻吩作为共轭桥,得到的分子的薄膜吸收的带边可以红移至750nm(Y.Li,etal.Chem.Mater.2013,25,22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8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