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柔性负荷的配电公司日前优化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8352.1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1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君;顾伟;朱俊澎;任佳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负荷 配电 公司 日前 优化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的优化调度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含柔性负荷的配电公司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可转移负荷指运行时段可在1天内进行调整,运行功率和用电量基本不变的负荷。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是典型的可转移负荷,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其充电所需电量已不可忽视,如果通过对充、换电站的充电时间进行调节,避免在高峰时段充电,而转移到电价相对较低的水平,可以有效地平抑电力负荷需求曲线,降低售电公司的运行成本。
直接控制负荷是指配电公司在系统负荷高峰时段通过远程控制装置关闭或者循环控制用户的用电设备,直接控制负荷—般适用于居民及小型商业用户,且短时的停电对参与的可控制负荷的供电服务质量影响不大,一般为具有热能储蓄能力的负荷,例如空调和热水器等等;参与的用户可以得到一定的中断补偿,直接控制负荷为一种简单和实用的需求侧管理手段,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实施。
可中断负荷管理就是由电力公司与用户签订可中断负荷合同,在电力系统紧急情况下电力公司中断对用户的电力供应,但给予用户一定的经济补偿作为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中断负荷管理利用用户的用电灵活性,来缓解负荷高峰时的供电紧张状况,以避免或减少昂贵的旋转备用和满足用电需求增长而需要的发电容量投资,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削弱电力市场中市场势力的影响,抑制价格尖峰。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柔性负荷的配电公司日前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配电网对接入其中的可调负荷的有效调度,可以有效降低配电公司的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含柔性负荷的配电公司日前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将配电公司所属配电网内的柔性负荷按照负荷特性分成可转移负荷、直接控制负荷、可中断负荷三类;
步骤2)以配电公司日前运行收入最大为优化调度目标,以可转移负荷、直接控制负荷、可中断负荷为优化调度对象,以可转移负荷转移容量约束、可转移负荷时间约束、可转移负荷功率平衡约束、可中断负荷约束、最大控制次数约束、最大连续受控时间约束、最小连续运行时间约束、日前市场购电约束、配电网功率平衡约束为约束条件进行日前优化调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配电公司日前运行收入最大的优化调度目标为:
式中:CDA为配电公司日前运行收入;ΔT为时间间隔;T为调度周期;为次日t时段的售电电价;为次日t时段的售电量;为次日t时段的市场购电电价;为次日t时段的市场购电电量;M为可转移负荷的种类;为次日第j类可转移负荷从t时段转移到t′时段获得的补偿;为次日第j类可转移负荷从t时段转移到t′时段的负荷转移量;K为直接控制负荷的组数;为次日t时段第k组负荷是否被控制的0-1决策变量,1表示中断,0表示不中断;为次日t时段第k组被控制负荷获得的补偿;为次日t时段第k组被控负荷的负荷削减量;N为可中断负荷的种类;为次日第i类可中断负荷在t时段削减负荷获得的补偿;为次日第i类可中断负荷在t时段的负荷削减量。
进一步的,所述可转移负荷转移容量约束为:
式中:为次日第j类可转移负荷从时段t′转移到时段t的负荷量;Lj为第j类可转移负荷的转移持续时间;分别为t0时段第j类可转移负荷的最大转入量与转出量;
所述可转移负荷时间约束为:
式中:Sj,1、Sj,2分别为不允许和允许接纳第j类可转移负荷的时间集合;
所述可转移负荷功率平衡约束为:
式中:分别为转移后和转移前t时段第i类可转移负荷的负荷量;
所述可中断负荷约束为:
式中:分别为第i类可中断负荷用户中断负荷的上、下限;
所述最大控制次数约束为:
式中:Nk为第k组直接控制负荷的最大允许控制次数;
所述最大连续受控时间约束为:
式中:为第k组负荷在t时段的连续受控时间;分别表示最大连续受控时间;
所述最小连续运行时间约束为:
式中:为第k组负荷在t时段的连续非受控时间;为第k组负荷最小连续运行时间;
所述日前市场购电约束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8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