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提取肉桂油的方法及其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8678.4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7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陆顺忠;李秋庭;杨漓;关继华;邱米;黎贵卿;党中广;苏骊华;吴建文;杨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B9/02 | 分类号: | C11B9/02;B01J19/1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0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提取 肉桂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提取肉桂油的方法及其提取装置,该方法是将切碎的肉桂原料装入物料篮中,在水中浸泡3‑6h,再将物料篮掉入反应釜中,再将水蒸气从反应釜底端通入反应釜内加热,同时启动超声波发生器,沸腾后提取1.5‑3h,蒸出的混合蒸汽再进行二级冷凝,冷凝后的油水混合物再进行三级油水分离,每批将各级分离出的肉桂油进入集油罐净化,再将肉桂原料渣排出,重复上述工序,继续下一批的超声波提取肉桂油,集油罐的肉桂油继续静置净化,即可得到纯肉桂油。本发明通过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肉桂油,大大提高了肉桂油的出油率,本发明提供的超声波提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耗能低、成本低等优点,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声波提取肉桂油的方法及其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肉桂油是从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1.)树的树枝、树叶中提取得到的芳香挥发油,也是我国主要天然精油品种之一。肉桂油主要产地为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年产量约1500吨。肉桂油具有肉桂特征香气,味甜、辛,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料和医药等领域。
肉桂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如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该方法是是将桂叶或桂皮放在一个大锅炉里水煮或水蒸气蒸提,然后冷却,油水分离,从而获得肉桂油,这种方法得率低、耗时长、资源浪费较大等缺点,该方法已经逐渐被其他方法替代。针对传统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已经研发出多种提取肉桂油的方法。
中国专利 CN 102952629 B公开了一种天然肉桂油提取工艺方法,该方法是将肉桂枝叶放入两个蒸馏釜中,然后将水蒸汽喷入第一个蒸馏釜的底部,产生的混合蒸汽经第一个蒸馏釜的顶部输入第二个蒸馏釜的底部,混合蒸汽经第二个蒸馏釜的顶部输入复蒸馏釜作蒸馏馏出液的热源,复蒸馏釜顶部出来的混合蒸汽经冷凝器冷凝;馏出液进入油水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馏出液通过泵输入复蒸馏釜进行复蒸馏;将复蒸馏釜中残留废液输至第一个蒸馏釜,在下一次蒸馏进行时再复蒸馏一次后排放,即可得到肉桂油。该提取方法虽耗时较短,成本也较低,但存在耗能大、得率较低等缺点。
中国专利 CN 103215121 A公开了一种肉桂油的提取工艺,该工艺是将阴干的肉桂皮粉碎,加入肉桂皮重量1~1.4 倍的乙醇混匀,在微波条件下处理20~25s,再将微波处理后的混合物料回收乙醇后,放入蒸馏釜中,加入水和表面活性剂,减压蒸馏0.5 ~1.5 小时,收集馏出物,在4~20℃下静置2~10小时,离心沉淀,油水分离得到肉桂油。该提取方法蒸馏时间较短、耗能较低,但乙醇有机溶剂提取和加入了表面活性剂,未能够很好的保持天然芳香油的纯正香气,且消耗了大量的乙醇提高了生产成本,肉桂油的得率和纯度都较低。
为了提高肉桂油的提取率,也有科学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肉桂油,但该方法肉桂油的得率虽较高,但成本很高、设备操作复杂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肉桂油提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肉桂油得率低、成本高、提取的肉桂油纯度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肉桂油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声波提取肉桂油的方法及其提取装置。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超声波提取装置,大大提高了肉桂油的出油率和纯度,且耗能低、成本低,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 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声波提取肉桂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阴干的肉桂枝、叶切碎,得到切碎的肉桂原料;
(2)将上述切好的肉桂原料装入物料篮中,用石板加压使得水刚好泡过肉桂原料,浸泡3-6h;
(3)先打开反应釜的上法兰,再打开反应釜的上封头,将浸泡后的肉桂原料的物料篮吊入反应釜中,用泵将集水罐的回收水加入反应釜内,移回关紧反应釜的上封头和出汽管,再将水蒸气从反应釜底端的通入反应釜内加热,同时启动超声波发生器,沸腾后提取时间1.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86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