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石混凝土预防检查井井管结合渗漏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9741.6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肖福勤;蔡明霞;吴魁;彭红峰;施文杰;陈博;黄奎;程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预防 检查井 结合 渗漏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井井管结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石混凝土预防检查井井管结合渗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HDPE管道与检查井采用中介层做法,按照现行的施工工艺,该工艺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闭水试验很难达到规范及设计标准,使用传统方法时管道与检查井的结合部位会出现渗漏现象,管道渗水会通过沟槽回填砂流转至整段沟槽,会导致沟槽回填砂流失,沟槽内土方含水量增加,出现沟槽沉陷等现象;沟槽内有积水,沟槽沉陷时市政工程的质量通病,沟槽内管道渗水是影响沟槽质量的只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细石混凝土预防检查井井管结合渗漏处理方法,采用本方法处理管道与井的结合部位后无渗水现象,简单实用、易于施工,污水管道闭水试验能够保证一次性通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石混凝土预防检查井井管结合渗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混凝土浇成基础底板,基础底板是检查井与外框井的基础,保证基础整体性;
2)将检查井与外框井一并用砖砌筑,保证检查井与外框井的砖砌体间整体连接性,检查井与外框井施工时在基础底板面上座浆密实,按照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的原则砌筑,砌筑时保证砂浆饱满,内外壁平整,并层层灌浆;
3)对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砖砌满包处理,外框井与检查井砌筑完毕,将混凝土浇筑在检查井与基础底板连接处,保证检查井与基础底板之间的密封性,外框井与检查井外圆构成一个闭环将管道与检查井结合处围在环内,外框井高于管道与检查井结合处顶部;
4)在外框井中浇筑填充料,使管道与检查井的结合处满包填充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3)中在检查井与基础底板连接处浇筑的混凝土标号为C30、抗渗等级为S8。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4)中的填充料采用标号为C20的混凝土。
按上述方案,所述外框井顺管道的方向长40~60cm,外框井沿管道横断面方向的每侧宽出管道外侧15~35cm,外框井高出管道顶部15~35c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采用砖砌满包处理,增加管道与检查井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管道与检查井间的整体性,在检查井与管道结合处采用混凝土满包处理,增加了管道和井结合部位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封堵的强度和面积,简单实用、易于施工、适用于各种规格尺寸的HDPE管道,彻底解决HDPE管道与检查井渗水问题,管道闭水试验满足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细石混凝土预防检查井井管结合渗漏处理方法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检查井,2-管道,3-流槽,4-外框井,5-填充料,6-基础底板,7-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细石混凝土预防检查井井管结合渗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混凝土现浇成基础底板6,基础底板6是检查井1与外框井4的基础,保证基础整体性;
2)将检查井1与外框井4一并用砖砌筑,保证检查井1与外框井4的砖砌体间整体连接性,检查井1与外框井4施工时在基础底板6面上座浆密实,按照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的原则砌筑,砌筑时保证砂浆饱满,内外壁平整,并层层灌浆;
3)对管道2与检查井1连接处砖砌满包处理,外框井4与检查井1砌筑完毕,将混凝土浇筑在检查井1与基础底板6连接处,保证检查井1与基础底板6之间的密封性,外框井4与检查井1外圆构成一个闭环将管道2与检查井1结合处围在环内,外框井4高于管道2与检查井1结合处顶部;
4)在外框井4中浇筑填充料5,使管道2与检查井1的结合处满包填充料5。
所述步骤3)中在检查井1与基础底板6连接处浇筑的混凝土标号为C30、抗渗等级为S8。
所述步骤4)中的填充料5采用标号为C20的混凝土。
所述外框井4顺管道2的方向长50cm,外框井4沿管道2横断面方向的每侧宽出管道2外侧25cm,外框井4高出管道2顶部25c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使用传统方法时管道2与检查井1的结合部位会出现渗漏现象,按照污水管道闭水试验要求,化学建材管道的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
Q=0.0046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97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