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发动机绝热层制造的硅橡胶气囊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0069.2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自坤;朱稼麟;杨瑞楼;祝世杰;焦士六;李勇;鲍明生;王菲;宋铭;汪沁;孙丽娜;胡晓亮;马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特种橡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6;C08K13/02;C08K3/22;C08K5/14;C08K3/3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246001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绝热 制造 硅橡胶 气囊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绝热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绝热层制造的硅橡胶气囊材料。
背景技术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制造过程中,固化成型工艺主要是采用橡胶气囊加压加温固化成型工艺。目前采用的丁腈橡胶和丁基橡胶气囊,存在压力损失较大、不易分离以及使用寿命短等原因,因此,近年来也开展了硅橡胶气囊的研究。研究发现,硅橡胶材料存在强度低、抗撕裂性能差等问题,致使硅橡胶气囊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使用次数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绝热层制造的硅橡胶气囊材料,以达到耐冲刷性能和可生产性优越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发动机绝热层制造的硅橡胶气囊材料,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原料制成:生胶100份、白炭黑30-60份、结构控制剂1-5份、补强剂0-10份、耐热添加剂0-10份和硫化剂0.5-1份。
优选的方案中,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成分制成: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成分制成:生胶100份、白炭黑40份、结构控制剂3份、补强剂5份、耐热添加剂5份和硫化剂0.7份。采用该配比的配方,可以获得较佳的性能,即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抗撕强度和耐热强度高,可长期多次使用。
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原料制成: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原料还包括着色剂2-5份。
所述的生胶采用甲基乙烯基硅胶110-2型号70-100份和甲基乙烯基硅胶RBB-2210-7070型号0-30份构成。
所述的白炭黑为气相二氧化硅,采用气相法生产的二氧化硅的粒度细,分布均匀,活性高,与硅橡胶的相容性好,是一种活性填料,具有较好的补强效果。
所述补强剂为多乙烯基硅油。
所述耐热添加剂为二氧化钛和/或氧化铈。
所述的结构控制剂为羟基硅油。
所述的硫化剂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所述的着色剂为氧化铁红。
原硅橡胶气囊材料性能测试值如下:
抗拉强度:5.0~6.0MPa
撕裂强度(直角型):8~12kN/m
热老化性能变化率(200℃×24h):-20~-30%。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配方,得到的硅橡胶气囊材料的强度高、耐高温、抗撕裂、分离效果好,成品性能测试值如下:
拉伸强度:10~12MPa
撕裂强度(直角型):20~25kN/m
热老化性能变化率(200℃×24h):-10~-15%。
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几乎是原有配方的2倍,热老化性能变化率(200℃×24h)下降了一半,总体材料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中,采用2种生胶进行混用,获得其综合效果。采用气相二氧化硅取代沉淀法二氧化硅,能够显著提高其补强效果,使生产的硅橡胶气囊强度高,同时控制其比例,添加过多,虽然可大幅度提高性能,但硬度趋于增大,这不利于在使用中压力的传递,即压力损失大,较少,则补强效果不足,性能降低。适量的比例,可以确保软硬适宜且耐温性能显著,使用时施压固化绝热层效果良好;而添加补强剂多乙烯基硅油,使改进的硅橡胶气囊具有高抗撕的性能,也可确保其软硬适宜。耐热剂二氧化钛和/或氧化铈的添加,可进一步提高了配方的耐热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配方生产出的胶料性能稳定,制作出的成品合格率高,达到98%~99%,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高温的性能,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意外损坏的几率,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3次提高到20次以上,提高了增加硅胶气囊的耐用性,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生胶100份、白炭黑30份、结构控制剂1份、着色剂2份和硫化剂0.5份。
以上所述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采用密炼机对原料进行混炼,先加入硅橡胶生胶,在50℃以上炼制1-3min,然后根据配方加入白炭黑、结构控制剂,在50~90℃炼制40-60min,最后加入硫化剂和着色剂,在50~60℃炼制20~25min;
2)混炼结束后,将胶料存放24h-48h,然后进行真空混炼,炼制时间20-30min,温度≤40℃,控制空气余压≤20mmH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特种橡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庆市特种橡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0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