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及减振聚能切缝药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1565.X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0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陈湘生;任立志;车玉龙;雷江松;娄永录;胡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3/04 | 分类号: | F42D3/04;F42D5/045;F4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孙福春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距离 爆破 施工 方法 减振聚能切缝 药包 | ||
1.一种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在隧道或竖井施工中,在掌子面打设炮眼并装填炸药,以极近距离贴近既有建筑实施爆破;其特征在于,在掌子面贴近所述既有建筑的一侧钻取一组大空孔,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大空孔之间钻取一个减振炮眼,所述减振炮眼采用减振聚能切缝药包进行装药,所述减振聚能切缝药包是将爆炸能量集中在两侧大空孔方向的切缝药包;采用毫秒导爆管雷管连接装药炮眼;采用分次爆破,第一次爆破减振炮眼,第二次爆破其他炮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空孔的直径为90mm~250mm,大空孔的间距为800mm~1400mm,大空孔的深度为4m~8m,大空孔的深度不小于爆破单循环进尺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空孔的直径、间距、与所述既有建筑的距离、岩性的关系如下表:
表中的分子数为大空孔的直径,表中的分母数为大空孔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是竖井施工的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a. 采用潜孔钻机在竖井施工工作面贴近所述既有建筑一侧钻取大空孔;
b. 采用凿岩机打设所述减振炮眼;
c. 采用凿岩机打设其他所述炮眼,包括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d. 在步骤b打设的减振炮眼中装入所述减振聚能切缝药包,用无水炮泥堵塞装入减振聚能切缝药包的减振炮眼;
e. 使用段别大于3的毫秒导爆管雷管连接减振聚能切缝药包,每个减振聚能切缝药包连接的毫秒导爆管雷管的段别相差为1;
f. 采用段别为1的毫秒导爆管雷管连线;
g. 确认无误后起爆减振聚能切缝药包;
h. 在步骤c打设的炮眼中装入岩石乳化炸药,用无水炮泥堵塞所有装药炮眼,实施所述第二次爆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是隧道施工的极近距离爆破施工减振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a. 采用潜孔钻机在隧道施工掌子面贴近所述既有建筑一侧钻取大空孔;
b. 采用凿岩机在掌子面打设所述炮眼,包括减振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和底板眼;
c. 在步骤b打设的减振炮眼中装入所述减振聚能切缝药包,用无水炮泥堵塞装入减振聚能切缝药包的减振炮眼;
d. 使用段别大于3的毫秒导爆管雷管连接减振聚能切缝药包,每个减振聚能切缝药包连接的毫秒导爆管雷管的段别相差为1;
e. 采用段别为1的毫秒导爆管雷管连线;
f. 确认无误后起爆减振聚能切缝药包;
g. 在其他炮眼中装入岩石乳化炸药,用无水炮泥堵塞所有装药炮眼,实施所述第二次爆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15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塞规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鞭炮自动装药封口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