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1995.1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4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蒲志强;高俊龙;易建强;谭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多模态 陆空 飞行 机器人 | ||
1.一种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自动驾驶仪(20)、翼臂装置(30)、轮毂装置(40)和吸附装置(50);
所述本体(10)上呈十字形安装有四组翼臂装置(30),所述翼臂装置包括翼大臂(300)、翼小臂(301)、旋转关节(302)、安装支架(303)、电机(304,305)和减震套筒(306),所述翼大臂(300)安装在本体上,所述翼小臂(301)通过旋转关节(302)与翼大臂(300)连接,安装支架(303)通过减震套筒(306)与翼小臂(301)连接,在安装支架(303)上竖直安装两台互为逆向运转的电机(304,305);
所述轮毂装置(40)分别安装在四组翼臂装置(30)上,并且,通过电机驱动轮毂装置(40)的运转;所述吸附装置(50)安装在本体上部,用于以指定角度吸附在物体表面,所述自动驾驶仪(20)安装在本体上,自动驾驶仪(20)分别驱动轮毂装置(40)与吸附装置(50)运转,同时,自动驾驶仪驱动翼臂装置(30)的旋转关节(302)旋转,使翼小臂(301)带动轮毂装置(40)旋转到指定角度,实现飞行模态和地面行走模态的切换;
前翼臂装置和后翼臂装置的翼大臂、翼小臂的长度分别大于、小于左翼臂装置和右翼臂装置的翼大臂、翼小臂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组翼臂装置(30)分为等长的前翼臂装置(31)、后翼臂装置(32)、左翼臂装置(33)和右翼臂装置(34),所述前翼臂装置(31)和后翼臂装置(32)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左翼臂装置(33)和右翼臂装置(34)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前翼臂装置(31)和后翼臂装置(32)的翼大臂、翼小臂的长度分别大于、小于左翼臂装置(33)和右翼臂装置(34)的翼大臂、翼小臂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飞行模态时,四组翼臂装置(30)的翼小臂(301)在旋转关节(302)的带动下展开为水平位置,机器人呈共轴双桨八旋翼飞行器构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行走模态时,左翼臂装置(33)和右翼臂装置(34)均向下旋转到竖直位置,轮毂装置接触地面成为地面行走轮,用于控制方向;前翼臂装置(31)和后翼臂装置(32)的翼小臂向下旋转0-90度,由轮毂装置(40)产生的空气动力提供前进、后退的推进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装置(40)包括上轮毂机构(41)和下轮毂机构(42),所述上轮毂机构和下轮毂机构包括轴座(400,401)、轮辐(402,404)、轮毂圈(403,405),上轮毂机构和下轮毂机构分别通过轴座(400,401)安装在互为逆向运转的电机(304,305)轴上;所述轴座(400,401)与轮毂圈(403,405)之间环设有多条轮辐(402,404),所述轮辐(402,404)为桨叶状,上轮毂机构和下轮毂机构上安装的轮辐的桨叶构型互为反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50)包括基座(500)、吸附臂(501)、吸盘臂(502)、吸盘(503)、吸附臂舵机(504)、吸盘臂舵机(505)、吸气管道(506)和真空泵(507);
所述基座(500)安装在本体上部,安装在本体上的吸附臂舵机(504)、吸盘臂舵机(505)分别通过吸附臂(501)、吸盘臂(502)控制吸盘(503)运转,所述吸盘(503)内设有真空负压腔,负压腔通过吸气管道(506)与真空泵(507)连通,真空泵通过吸气管道不断抽气,在吸盘内形成负压,保障吸盘牢固地吸附在物体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形多模态陆空飞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吸盘上固装有连接耳(508),所述吸附臂(501)的两端分别与吸附臂舵机(504)和连接耳(508)铰接,所述吸盘臂(502)的两端分别与吸盘臂舵机(505)和连接耳(508)连接;所述吸附臂舵机(504)转动时,带动吸附臂和吸盘臂整体转动,进而调整吸盘臂(502)相对于基座(500)的角度;所述吸盘臂舵机(505)转动时,吸附臂保持不动,进而调整吸盘相对于吸附臂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19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景式公交车风管总成
- 下一篇:一种带胎压监测的车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