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3988.5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柴江权;盛君伟;蒋建樑;盛凯;张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丰恺农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土栽培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施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膨胀蛭石等轻质材料做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上。19世纪中,W.克诺普等发明了这种方法,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进一步改进技术,使得无土栽培发展起来。
目前无土栽培(基质培)主要的方法是槽式栽培法和袋式栽培法,前者主要用于叶菜类蔬菜的栽培,后者用于茄果类等蔬菜的栽培,两者采用的浇灌方式是滴灌(微灌)和喷灌。这两种栽培方法和两种浇灌方式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
(一)槽式栽培法缺点:
1、固定不可移动
所用栽培槽是一种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材料制成的两头封闭的槽,一般采用立体栽培而将栽培槽固定于特定的支架以保持稳定性,故而限制了栽培槽的移动性操作。
2、机械化程度低
一般为了降低成本,栽培槽长度大且固定于支架,栽培基质的填装和更换只能通过人工或半机械化的操作,费时费力,对机械化操作不利。
3、采收方式单一
槽式栽培法栽培蔬菜只能通过人工就地采收后进行包装销售。
(二)袋式栽培法缺点:
1、蔬菜硝酸盐含量高
由于袋式栽培对外排水性差,在不断定期追肥时,不可避免的使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会毒害植株)累积,从而导致成品蔬菜硝酸盐含量高,对食品安全不利。
2、水电依赖度高
袋式栽培的植物根被限制于袋内,水分和肥料的供应仅能依靠滴灌,因此作物生长对滴灌的依赖度非常高,一旦在高温蒸腾旺盛的季节,供水系统出现小规模瘫痪便会引起大规模植株缺水萎蔫过度而死亡的现象。
(三)滴灌(微灌)缺点:
1、灌水器易堵塞
滴水器中很小的水流通道堵塞是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检测堵塞是很困难的,堵塞使毛管管路出水不均,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引起堵塞的原因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微生物和化学沉淀物等。因此,滴灌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均应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目前已研制出少数大流道小流量、抗堵塞性能较好的滴头品种,随着研究的深入,滴头堵塞问题将会得到逐步改善,但要彻底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
2、盐分积累
当基质含盐量高进行滴灌或是利用咸水滴灌时,盐分会积累在湿润区的边缘,盐分可能会引起盐害。这时需进行冲洗,必要时辅以喷灌或地面灌溉。
3、后期维护资本较高
一茬种植完成,对基质处理时必须将滴灌头拔出(或拿出微灌管),再处理基质,基质处理完成后还必须把滴灌头重新插入位置(或把微灌管再次铺好),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4、由于管导较长,滴管压力不均匀,导致出水不均,植物所需的水份不一致。
(四)喷灌缺点:
1、无法精确浇灌,灌溉均匀性差,由于是无土栽培(基质培)使用的装置而不是在地面土壤种植,对于浇灌的精确性和均匀性就非常重要,
2、水性差,现有技术中的养护方式采用喷淋式或滴灌,均有可能造成供水不均、或多或少。
由于有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土壤毛细管作用(毛细管水是作物生长有效水中最主要的部分)创造了无土栽培(基质培)的自吸式浇灌方法以及机械化程度极高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此无土栽培法最适合叶菜类蔬菜的规模化无土栽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供一种机械化程度高、灌溉方式科学合理的无土栽培方法及相关设备。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丰恺农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丰恺农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39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