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灵敏度氨类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4139.1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4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许鹏程;李昕欣;于海涛;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艳;李慧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羧基 气体传感器 高灵敏度 介孔孔道 氨气 敏感材料 介孔纳米颗粒 气体敏感材料 特异性吸附 重量百分比 谐振 敏感检测 气体分子 酸性基团 应用意义 传统的 共缩聚 甲胺磷 灵敏度 三甲胺 悬臂梁 介孔 可用 酸碱 制备 嫁接 扩散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氨类气体传感器,以谐振式微悬臂梁为质量型敏感检测平台,以高羧基含量(重量百分比为20%以上)的介孔纳米颗粒材料为敏感材料,依靠酸性基团与具有碱性的氨类气体之间存在的酸碱特异性吸附作用,获得灵敏度为ppb量级的氨类气体传感器。本发明采用共缩聚方法和后嫁接方法相结合制得高羧基含量的氨类气体敏感材料,其具有高羧基含量、高比表面积、短介孔孔道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SBA‑15型介孔粉末类氨气敏感材料存在的羧基含量少、比表面积小以及介孔孔道过长,使得氨类气体分子难以扩散至介孔孔道内部等缺点。本发明实施方案先进,可用于氨气、三甲胺以及甲胺磷等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灵敏度氨类气体传感器,具体涉及使用高羧基含量的介孔纳米颗粒材料为质量型氨类气体敏感材料,高灵敏检测包括氨气、三甲胺以及甲胺磷在内的氨类气体分子,属于气体传感器领域。
背景技术
以氨气和小分子有机胺(如三甲胺、甲胺磷、苯胺、乙二胺等)等为代表的氨类气体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典型的有毒气体,在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对该类气体的浓度进行有效监控。以氨气为例,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化肥生产及制碱、制药、塑料、树脂、染料、合成纤维等化学工业生产,也常作冷冻剂使用。此外,氨气还可用于吸收大气中的CO
目前,氨类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热点。2000年美国StanfordUniversity在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根单壁纳米碳管的氨气传感器,可以检测0.1-1%浓度的氨气(Science,287,2000,622-625)。近年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等研究单位相继报道了基于石墨烯为敏感材料的氨气传感器,这类文献包括“Nano Lett.,9(2009)1472-1475”、“ACS Nano,3(2009),301-306”等。这类传感器大多具有高于体积浓度为10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基于谐振式微悬臂梁质量型敏感检测平台,使用具有高羧基含量的介孔纳米颗粒材料为吸附质量型氨类气体敏感材料,依靠酸性基团与具有碱性的氨类气体之间存在的酸碱特异性吸附作用,获得一种可以检测ppb(ppb=体积浓度为10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氨类气体传感器,包括质量型敏感检测平台和敏感材料,所述质量型敏感检测平台为谐振式微悬臂梁,所述敏感材料为高羧基含量的介孔纳米颗粒材料。
优选的,所述介孔纳米颗粒材料为介孔二氧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4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源
- 下一篇:双端测量架空绝缘线局部放电定位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