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汽车排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5183.4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郑竹安;郭庆;徐进;吕红明;倪晓骅;李书伟;郑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水 功能 汽车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汽车排气管。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管的防水技术历来是世界汽车行业的难题之一,现有汽车的排气装置多为消声器横卧于车架纵梁下方,或者布置于车架外侧,有些将消声器竖直布置,排气口朝向后方,但这些布置一直存在排气口容易进水的问题,特别是当汽车通过积水路面时,水淹没了汽车排气管,导致发动机进水,汽车在积水中熄火,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遮挡措施是不实用的。
目前对于现在社会车辆的了解,国内外的汽车在汽车排气管的防水技术上基本上均是采用排气管内部打孔的方式,并未有太明显的效果。在查阅中国专利网时发现一种排气管防水装置,它是在排气管上衔接有向上延伸且出口水平的弯管,弯管与排气管的衔接口外径为圆形,内径的形状和大小与排气管管口的外径相同。提高其出口位置,防止进水;由于不同的汽车,其排气管的管径形状和大小不同,为保证弯管与排气管的紧密衔接,特将其衔接口处设置橡胶管,利用圆形管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漏气进水。但是考虑到美观性与方便性,这种方案并不能在大众推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汽车排气管,在排气管内设有隔板,当汽车排气管被水淹没之后,通过汽车尾气的气流,将排气管出口分为尾气排出和水循环两部分,水从单向阀排出,不进入汽车内。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汽车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排气管本体内设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排气管出口,内腔内安装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隔板一端与内腔的壁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一腔内的尾气出口连接,尾气出口正对的第二腔壁为第一斜面,隔板面向第一斜面的面设有凹槽,排气管出口一端开口面积大,另一端开口面积小,排气管出口面积大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位于凹槽上方,第二腔靠近第二斜面的内壁上安装有单向阀,尾气从尾气出口经过第一斜面改变方向之后,然后经过凹槽从排气管出口排出,水从排气管出口进入第二腔内,通过凹槽的尾气将水从单向阀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由底面为平面、两侧面为斜面组成,尾气进入凹槽中,通过凹槽内的斜面改变尾气的运动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斜面与底面夹角为120°~13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面与尾气出口中轴线夹角为45°。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具有防水功能的汽车排气管,在排气管内设有隔板,当汽车排气管被水淹没之后,通过汽车尾气的气流,将排气管出口分为尾气排出和水循环两部分,水从单向阀排出,不进入汽车内;而且在发动机非正常工作时还能将超压气体通过单向阀进行泄压,以防损坏排气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汽车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4,排气管本体4内设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排气管出口3,内腔内安装有隔板8,隔板8将内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7,隔板8一端与内腔的壁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一腔内的尾气出口6连接,尾气出口6正对的第二腔7壁为第一斜面5,隔板8面向第一斜面5的面设有凹槽,排气管出口3一端开口面积大,另一端开口面积小,排气管出口3面积大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2,第二斜面2位于凹槽上方,第二腔7靠近第二斜面2的内壁上安装有单向阀1,尾气从尾气出口6经过第一斜面5改变方向之后,然后经过凹槽从排气管出口3排出,水从排气管出口3进入第二腔7内,通过凹槽的尾气将水从单向阀1排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凹槽由底面为平面、两侧面为斜面组成,尾气进入凹槽中,通过凹槽内的斜面改变尾气的运动方向,当排气管进水之后,将第二腔7内分为尾气和水流两部分,尾气气流将阻碍排气管出口3处的水流进入到排气管,水流进入内腔之后,尾气气流将迫使水流沿第二斜面2进入第二腔7,从单向阀1流出,形成一个水循环,水流不会进入到尾气出口6。所述凹槽的斜面与底面夹角为120°~135°,所述第一斜面5与尾气出口6中轴线夹角为45°,可以更好的将尾气气流反射到排气管出口3,防止水流进入到尾气出口6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51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架式发动机散热系统
- 下一篇:采空区防火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