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5474.3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0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程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1231 | 分类号: | H01M8/1231;H01M8/028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的发电装置,它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经过热机过程,从而其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理想效率限制。燃料电池的研究有上百年的历史,人们发明了多种燃料电池。其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目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的发电效率可达50%,与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的发电效率可达70%,进一步合理利用余热,其效率能够达到80%以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减小污染,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包含阴极腔和阳极腔,阴极腔通入氧气,阳极腔通入燃料,通常为可燃性气体。为了产生电能,阴极腔和阳极腔必须分别密封,当阴极气体和阳极气体发生泄漏,造成两种气体混合时,会使发电效率下降,较为严重时会发生爆炸,或者引起火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通常运行温度超过600℃,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密封非常关键。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解质和阳极材料都具有陶瓷性质,陶瓷件之间不容易密封;另外,当这些材料与金属连接时也会出现密封不好,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现有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通常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多部件之间需采用各种手段保持高温使用时密封。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陶瓷密封烧结方式把单电池所有部件密封烧结成一体,以解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高温密封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包括阴极外壳、阴极进气管、阴极出气管、阴极接线柱、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燃料电池发电管体、阳极接线柱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下接头,在阴极外壳内设置有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的长度小于阴极外壳,在阴极外壳与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之间设置有阴极进气管与阴极出气管,阴极进气管一端设置在阴极外壳的外部,阴极进气管另一端伸入到阴极外壳底端附近,阴极出气管一端设置在在所述阴极外壳的外部,阴极出气管另一端伸入到阴极外壳顶端附近,在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端设置有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在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下端设置有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下接头,在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与阴极外壳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阴极接线柱和阳极接线柱,阴极接线柱一端设置在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与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相接触位置的外侧,且阴极接线柱的一端穿出阴极外壳;阳极接线柱一端设置在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与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相接触位置的内侧,阳极接线柱另一端穿出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
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由燃料电池阳极集流层、燃料电池阳极层、燃料电池电解质层、燃料电池阴极以及燃料电池阴极集流层组成,燃料电池阳极集流层、燃料电池阳极层、燃料电池电解质层、燃料电池阴极以及燃料电池阴极集流层由内至外以同心圆方式依次设置以使燃料电池发电管体整体呈圆筒形状。
燃料电池阳极集流层以及燃料电池阴极集流层采用金属铂或其它在燃料电池气氛下稳定的具有高导电率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燃料电池阳极层、燃料电池电解质层、燃料电池阴极分别选用燃料电池域的电池阳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电池阴极材料。
燃料电池的阴极外壳、阴极进气管、阴极出气管、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下接头都采用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锆、莫来石或者堇青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阴极接线柱以及阳极接线柱采用金属铂或其它在燃料电池气氛下稳定的且具有高导电率的金属或合金材料。
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为圆筒形状,横截面为矩形,由筒壁和筒腔组成并在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上接头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上开口和下开口,下开口用于和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的上端相连,上开口,用作阳极出气口。燃料电池发电管体下接头可采用与附图3所示相同的结构,其上开口和燃料电池发电管体的下端相连,下开口,用作阳极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5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极耳的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