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7299.1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5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韦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江华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06;B65F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4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家用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式家用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的垃圾桶都是一个桶对应套入一个垃圾袋,这样设计的缺陷是家庭垃圾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都会放入同一个垃圾桶中,由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过得垃圾混合后,后期在垃圾场处理时不易分类,以至于可回收的垃圾不能充分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得不到相应的处理,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隔离式家用垃圾桶。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其包括:
桶体,其包括桶侧壁、与所述桶侧壁连接的桶底及所述桶侧壁和桶底形成的空腔,所述桶侧壁远离所述桶底的一端形成有桶口;
卡槽,其相对设置于所述桶侧壁的内侧,所述卡槽是自所述桶侧壁的内侧沿所述桶口向所述桶底方向延伸形成的;
隔板,其对应插入所述卡槽中,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隔离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桶盖,其盖设于所述桶体上。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桶盖与所述桶体是可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的厚度与所述桶侧壁的厚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的厚度为3mm-5mm。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为金属隔板或木板。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容积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桶体为圆柱形、棱柱形或锥形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垃圾桶分为两个桶室,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开放置,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的垃圾桶,其隔板抽拉式设置,可使得垃圾桶同时具有单桶和双桶的功能,适应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隔离式家用垃圾桶用垃圾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桶体,2-卡槽,3-隔板,11-桶侧壁,12-桶口,13-第一空腔,14-第二空腔,41-第一袋体,42-第二袋体,411-袋口,412-第一袋体提手,413=第一空间,421-袋口,422-第二袋体提手,423-第二空间,5-连接部,51-第一粘合部,52-第二粘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的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其包括桶体1、卡槽2和隔板3。
所述桶体1,其包括桶侧壁11、与所述桶侧壁11连接的桶底及所述桶侧壁11和桶底形成的空腔,所述桶侧壁11远离所述桶底的一端形成有桶口。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式家用垃圾桶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式家用垃圾桶可以为棱柱形或锥形等。
所述卡槽2,其相对设置于所述桶侧壁11的内侧,所述卡槽2是自所述桶侧壁11的内侧沿所述桶口12向所述桶底方向延伸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江华,未经韦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7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