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7540.0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章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登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孙德荣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牛奶 制成 肥料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施肥方法是在土壤表层进行直接施肥,但是直接施肥花卉吸收慢,肥料堆积在土壤的表层,不容易渗透至花卉的根部,而且表层的肥料容易烧坏花卉,利用率不高。
液体肥料的利用率高,适合无土栽培,正逐年扩大使用和推广。鲜奶不易保存,保质期短,容易变质。过期的鲜奶一般直接倒掉,奶农损失大,资源浪费严重,但是又不能直接用作植物的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利用牛奶制成肥料,避免牛奶的浪费,提高肥料的营养成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按照比重准备各种原料:牛奶2~3份、面制品3~5份、废弃的动物脏器0.5~1份、猪粪5~8份、硫酸亚铁1~2份和河水100~200份;
B、融合:将原料按照比例进行称重后倒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和融合;
C、发酵:将融合后的原料倒入缸体内,缸体的开口设置透明的盖子进行密封,然后把缸体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发酵,发酵时间为1~3个月,每隔15天开盖观察内部液体的颜色;
D、稀释:开盖取出缸体内上层的黑色液体肥料并加水稀释成可直接使用的肥料,并在缸体内补充硫酸亚铁、猪粪和河水,搅拌后进行继续发酵。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牛奶为变质鲜奶和变质酸奶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组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面制品为发霉的面粉、馒头和面包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提高了对变质牛奶的利用,减少了奶农的损失,而且牛奶中的营养丰富,发酵制成的液体肥料有利于植物的吸收,适合多种蔬菜和花卉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按照比重准备各种原料:牛奶2kg、面制品3 kg、废弃的动物脏器0.5 kg、猪粪5 kg、硫酸亚铁1 kg和河水150 kg,猪粪采用猪尿或者猪大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B、融合:将原料按照比例进行称重后倒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和融合,使得面制品和废弃的动物脏器得以粉碎,便于发酵,废弃的动物脏器主要采用海鱼、鸡和鸭的废弃内脏器官,部分废弃内脏器官内包含有食物和粪便,植物营养成分丰富;
C、发酵:将融合后的原料倒入缸体内,缸体的开口设置透明的盖子进行密封,然后把缸体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发酵,春秋季节发酵时间2个月,每隔15天开盖观察内部液体的颜色,可适当进行搅拌以提高发酵效率;
D、稀释:开盖取出缸体内上层的黑色液体肥料并加水稀释成可直接使用的肥料,通常加5倍黑色液体肥料重量的河水进行稀释,避免在施肥时烧坏植物,并在缸体内补充硫酸亚铁、猪粪和河水,搅拌后进行密封,进行继续发酵,提高残渣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牛奶为变质鲜奶和变质酸奶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组合,变质鲜奶和变质酸奶中的营养成分丰富,直接倒掉未免可惜,制成废料后减少了奶农的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面制品为发霉的面粉、馒头和面包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提高废物的利用率,而且面制品更容易发酵。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利用牛奶制成肥料的工艺,过程简便,成本低廉,提高了变质鲜奶和变质酸奶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营养丰富,适合多种植物的种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登农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维登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7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