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挤入式地下连续墙无隙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7732.1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牧虎;欧阳蓓蓓;欧阳甘霖;赵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静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欧阳甘霖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5/68;E02D5/18;E02D7/18;E02D7/2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入 地下 连续 墙无隙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入式地下连续墙无隙转向装置,属于地下空间开发静力挤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全液压静力压桩机(以下简称静力桩机)行走系统均为步履式,压桩过程中需转向或直线移动时,是从地表处将桩截断或直接将桩顶压入地表而实现;挤入式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挤入式地墙)施工工艺要求至少有一只成墙装置在挤入式地墙施工终结前不能拔出地面,否则,会因为单元墙段间机械式连接不连贯而产生渗水,影响成墙质量;而且成墙装置属于造价较高,能反复使用的设备,不可能因转向或直线移动就将其截断或压入地表无法重复利用来实现。现有方法是根据在地墙转角处相应的角度实施内外多层重叠转角墙体籍以封闭接口达到防水抗渗目的;实践证明,挤入式地墙转角处重叠封闭法止水效果不佳,特别是处于饱和水软土层或复杂土层中其重叠转角墙体止水效果基本达不到防水抗渗之技术要求。因此,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挤入式地墙无隙转向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入式地下连续墙无隙转向装置,在成墙装置不被截断或压入地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挤入式地墙无隙转向,保障了挤入式地墙按设计几何形状转向而不失去连续性,由此也保证了地下连续墙的挡土、截水、抗渗、承重等功能。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挤入式地下连续墙无隙转向装置,包括壳体、振动冷却装置和旋转装置,振动冷却装置位于壳体内,旋转装置位于壳体上端。
所述的壳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套接器和阀瓣,内壳体形状为矩形或圆形,矩形的内壳体为中空矩形管,其内径为200~1000mm,外径为210~1180mm,圆形的内壳体为中空管筒状,内径为200~1000mm,外径为208~1180mm,外壳体外表为矩形,外壳体内侧壁与内壳体外形相吻合,外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套接器,外壳体四个角内侧分别与内壳体外侧壁均匀贴紧用螺栓或焊接固定;外壳体竖向沿内壳体外侧壁通长间断设置,壳体由上下多节连接而成,先入土的第一段为底节,连接底节以上的壳体段为加长节,两段以上加长节之间为首尾依次连接;底节壳体底端设置阀瓣,加长节底端不设阀瓣和水平循环水管,除此外,加长节其形状和构造同底节;壳体上下节对接处设有相互对应的插入式台肩,其中一边台肩侧壁设有安放橡胶密封圈的凹槽,上下节之间的连接均采用插入式台肩且用螺栓水平连接固定的方式外,将对接处的外壳体加长跨越上下节对接缝实现较长搭接,以增强连接强度。
所述的阀瓣分为锥形阀瓣或门形阀瓣,锥形阀瓣的三角形空洞处设有与内壳体侧壁竖向垂直的墙板,墙板上端面成刃状与内壳体侧壁底端成线状接触;锥形阀瓣沿中心制成两瓣,每瓣外端设有第一铰接孔与内壳体对应边底端设有第二铰接孔错位嵌入形成同轴心孔,采用轴销穿入第一铰接孔与第二铰接孔实现铰接;门形阀瓣沿中心制成两瓣,两瓣于内壳体底端形成平面封闭,沿两瓣合拢中线处设置有加强筋,一则对合拢处缝隙起到封闭作用,二则增强合拢缝隙处的强度,与内壳体底端铰接方式同锥形阀瓣.底节底端埋设有电磁装置,当作用于阀瓣两瓣上的重力小于电磁装置吸附力时,阀瓣两瓣被电磁装置吸引,两瓣销孔沿轴销旋转而自行关闭。当作用于阀瓣两瓣上的重力大于电磁装置吸附力时,阀瓣的两瓣被重物压应力像两扇门一样推开,内壳体内腔所盛装混凝土(或其它混合物)迅速流出。当关闭状态下的阀瓣被挤入地下时,阀瓣的两瓣被土体反力顶住不可能开启,底节被提升时,阀瓣底部的土体反力消失,随着底节上升腾出的空间逐步增高,阀瓣两瓣才会被重物压应力完全推开与内壳体相应侧壁垂直且略小于180°,这时如果同时开启振动器,内壳体内腔所盛装混凝土(或其它混合物)在重力和激振力双重作用下将迅速干净流出,填充底节上移腾出的土体空间而形成地下墙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静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欧阳甘霖,未经青岛静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欧阳甘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7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软下硬富水地层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止水方法
- 下一篇:双拱门型桩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