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d‑MnO2/GNRs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8098.3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群杰;刘其;范金辰;林艳;李巧霞;蔡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656 | 分类号: | B01J23/656;H01M4/9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阳极 催化剂 pd mno2 gnrs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d-MnO2/GNRs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产物无污染等优点成为资源能源危机发电的合适替代者。众所周知,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核心所在,这也是限制燃料电池实现其商业化的关键所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催化剂以铂基为主,但是由于铂价格昂贵,储量低并且容易受到反应中间体CO的中毒,因此钯由于价格低并且在碱性溶液中对CO的抗中毒能力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于传统载体活性炭,碳球,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相比,通过纵向切割碳纳米管得来石墨烯纳米带约10nm宽,并且具有场效应的能隙带,助催化性能良好,因此在催化剂载体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CN104485463A公开了一种合金-氧化物复合碳材料负载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和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通过简单的热处理过程得到合金-氧化物复合碳材料,再通过常规的多元醇法将贵金属负载于合金-氧化物复合碳材料而得。测试表征发现,金属合金和金属氧化物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碳材料负载贵金属催化剂中是共存的,其中,金属氧化物是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结合合金和氧化物对贵金属的协同效应,有效地提高贵金属电催性能,在催化醇类氧化中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是通过切割多壁碳纳米管得到石墨烯纳米带再通过还原过渡金属前躯体得到负载金属氧化物,再负载贵金属钯,与 CN104485463A相比,载体为石墨烯纳米带,通过氧化切割得到的石墨烯纳米带扩大比表面积的同时表面具有缺陷,能够便于金属氧化物的附着,为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提高方便。同时在碱性醇类氧化中,二氧化锰形成羟基氧化锰,具有良好的助催化性能,有利于醇类的电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制备工艺简单的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d-MnO2/GNRs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d-MnO2/GNRs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
将多壁碳纳米管加入到高猛酸钾及浓硫酸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氧化,经过多次离心清洗得到石墨烯纳米带;
(2)MnO2修饰石墨烯纳米带
石墨烯纳米带超声处理后,加入高锰酸钾在50-120℃进行反应,再加入还原剂,得到二氧化锰修饰石墨烯纳米带;
(3)二氧化锰修饰石墨烯纳米带负载钯纳米粒子
二氧化锰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溶于去离子水,超声处理后加入稳定剂及 K2PdCl4,持续搅拌,调节pH至8-14,再以蠕动泵缓慢的加入还原剂,持续搅拌,真空干燥后即得到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d-MnO2/GNRs。
步骤(1)中,多壁碳纳米管为高锰酸钾重量的10%-200%。
步骤(2)中,
还原剂为硼氢化钾、硼氢化钠或水合肼,
石墨烯纳米带为高锰酸钾重量的10%-500%,
还原剂为高锰酸钾重量的200%-1000%。
步骤(3)中,
稳定剂为柠檬酸三钠、EDT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尿素,
还原剂为乙二醇、硼氢化钾、硼氢化钠或水合肼,
K2PdCl4为二氧化锰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重量的1%-90%,
还原剂与负载金属重量的500%-1000%。
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负载的金属钯的含量为1-90wt%。
二氧化锰修饰石墨烯纳米带还可以负载贵金属铂、钯、金或银。
石墨烯纳米带还可以经四氧化三锰、三氧化钨、二氧化钛或三氧化钼进行修饰。
制备得到催化剂在碱性醇类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所述的碱性醇类为甲醇、乙醇或乙二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二氧化锰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为带状载体,形貌特征呈均匀规则,钯纳米粒子分布均匀并且在碱性醇类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制备工艺简单,适于产业化规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8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限位槽的瓦楞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