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悬浮复合式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8416.6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9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明;李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21/06 | 分类号: | B60G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悬浮 复合 悬架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压悬浮复合式悬架,包括普通悬架、液压悬浮缸、储能器、互联管路、电控液压阀,液压悬浮缸数量与车轮数量相同,液压悬浮缸上端与车体固定连接,下端与普通悬架上端连接,普通悬架下端与车轮连接,储能器与互联管路连接,储能器内部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一侧为液压油,另一侧为高压气体;储能器与各个悬浮液压缸之间均通过互联管路联通,互联管路与液压悬浮缸连接处均设有二位二通电控液压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传统悬架不能兼顾强越野能力和高速行驶问题,既保持了在铺装路面高速行驶能力,又能提高汽车在极端不平路面的通过能力,增强汽车悬架系统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悬浮复合式悬架。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身与车轮之间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形成的力矩传递到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传统的轮式或越野式车辆对于极限的越野路面,如起伏较大的乱石路,狭窄的山路缺乏良好的通过性,而采用模拟动物“腿”行走的机构虽然在极限越野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却丧失了在道路路面的高速行驶能力,且结构复杂,效率低。采用轮、腿复合式行走系统,虽然可以兼顾上述优点,但两套行走系统,会使系统的重量大大增加。为了实现车辆的全地域通过性,同时又要保持传统车辆铺装路面的高速性,迫切需要研制新型悬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车辆高越野通过性和铺装路面对于悬架系统特性要求的矛盾,提供一种液压悬浮复合式悬架。
本发明一种液压悬浮复合式悬架,包括普通悬架、液压悬浮缸、储能器、互联管路、电控液压阀,所述液压悬浮缸数量与车轮数量相同,所述液压悬浮缸上端与车体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普通悬架上端连接,普通悬架下端与车轮连接,所述储能器与所述互联管路连接,所述储能器内部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一侧为液压油,另一侧为高压气体;所述储能器与各个所述悬浮液压缸之间均通过所述互联管路联通,所述互联管路与所述液压悬浮缸连接处均设有所述电控液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液压阀为二位二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车辆高越野通过性和铺装路面对于悬架系统特性要求的矛盾,既保持了在普通道路路面的高速行驶能力,又能大大提高汽车通过各种坑洼路和无路地带及各种障碍的能力,增强汽车全地域覆盖能力和机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液压悬浮缸、3-互联管路、4-蓄能器、5-普通悬架、6-车轮、7-电控液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液压悬浮复合式悬架,包括普通悬架5、液压悬浮缸2、储能器4、互联管路3、电控液压阀7,所述液压悬浮缸2数量与车轮6数量相同,所述液压悬浮缸2上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普通悬架5上端连接,普通悬架5下端与车轮6连接,所述储能器4上部与所述互联管路3连接,所述储能器4内部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一侧为液压油,另一侧为高压气体;所述储能器4与各个所述悬浮液压缸2之间均通过所述互联管路3联通,所述互联管路3与所述液压悬浮缸2连接处均设有所述电控液压阀7。
所述电控液压阀7为二位二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8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冷却系统
- 下一篇:手机外壳及手机外壳表面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