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38582.6 申请日: 2015-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5037885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1
发明(设计)人: 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L23/06 分类号: C08L23/06;C08L23/08;C08L79/04;C08L9/00;C08L67/06;C08L91/06;C08K13/02;C08K5/11;C08K3/04;C08K5/098;A01G25/00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吕翠莲
地址: 261106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耐穿 盐碱地 暗管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提供一种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及其应用,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

(1)种植耐盐碱作物品种。根据盐碱化程度,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植物品种进行栽种。

(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促进耕作层土壤改良,减少盐分含量,缓解盐碱的负面影响(团粒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增加非毛细管孔隙,有利阻止地下水的盐分直接上升到地面土壤而浓缩,抑制了返盐。

(3)合理耕作,防止返盐。翻地不宜过深且做好整平,畦要短、高、窄,而且畦沟要深,以利排水,还可结合灌溉洗盐,通过灌溉喷淋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

上述几种盐碱地脱盐改良技术都能不同程度的做到避免盐碱危害,阻止地下盐分上升,达到洗盐脱盐改良效果,但是还存在治理成本大,施工不便,治理周期长的不足。

在盐碱地采用开沟围坝、排盐暗管铺设、灌溉暗管铺设、深松破结、淡水淹灌、咸水强排、连续灌排、周年排盐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盐碱地快速脱盐,是目前常用的盐碱地排盐、改良方法。

现有的盐碱地排盐暗管存在以下不足:

(1)管道的有效吸水面积小,管道的管壁较厚,成本高;

(2)不耐穿刺,暗管容易被盐碱地上种植的植物的根穿刺,造成暗管的破裂;

(3)强度低、柔韧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及其应用,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所制备的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

外观:管材色泽均匀一致,管材成波纹状;

尺寸:公称外径为9cm,平均壁厚为0.7mm;

管道的有效吸水面积:达60cm2/m;

进水孔:同一管道圆周上进水孔个数为3个,所述进水孔呈椭圆,最大外径与最小内径之比为110%。

(2)本发明制备的盐碱地排盐暗管,耐穿刺,在铺设有暗管的盐碱地上种植胡杨、红柳、盐柳,3年后,累计长度为1000米的暗管上没有一处穿刺。

(3)本发明制备的盐碱地排盐暗管,强度大、柔韧性好。

(4)本发明制备的盐碱地排盐暗管,弯曲度≦0.5-1.2%,杨氏弹性模量达3410-3480MPa。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所述暗管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三嗪、乙酰柠檬酸三乙酯、炭黑、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材料、异戊橡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微晶蜡、硬脂酸钙。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暗管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65-85份、聚三嗪25-36份、乙酰柠檬酸三乙酯3-8份、炭黑4-9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4-12份、纳米材料5-10份、异戊橡胶8-14份、不饱和聚酯树脂6-13份、微晶蜡1.1-2.4份、硬脂酸钙0.5-1.8份。

所述纳米材料包括纳米氧化铜粉和纳米石墨烯,质量比例为2:1。

所述聚乙烯包括中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质量比例为1:1。

所述暗管,公称外径为9cm,平均壁厚为0.7mm。

所述暗管,管道的有效吸水面积为60cm2/m。

所述暗管,同一管道圆周上进水孔个数为3个。

所述进水孔呈椭圆,最大外径与最小内径之比为110%。

一种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挤出造粒,所述挤出造粒,将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的加料口,加热至物料呈熔融状态挤出,其中主机转速为85-98转/分钟,喂料转速为25转/分钟,将挤出物冷却后,切割为颗粒。

一种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的应用,包括排盐暗管的铺设,所述排盐暗管的铺设,在经过土地平整的盐碱地上,进行铺设暗管,管线坡度为0.38‰,铺设深度为1.8米,铺设间距32米。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制备的耐穿刺的盐碱地排盐暗管:

外观:管材色泽均匀一致,管材成波纹状;

尺寸:公称外径为9cm,平均壁厚为0.7mm;

管道的有效吸水面积:达60cm2/m;

进水孔:同一管道圆周上进水孔个数为3个,平均分布在圆周上,进水孔位于管道波纹的波谷底部;所述进水孔呈椭圆,最大外径与最小内径之比为1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8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