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9565.4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东;邓文琴;刘朵;胡隽;蔡建中;郑学平;邓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形 腹板 底板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外包式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结构中,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间一般采用抗剪连接件结合,其连接部位成为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确保纵向水平剪力能够有效的传递,同时保证箱梁截面各部分构成一体式结构同时承担荷载。
传统的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腹板和混凝土底板通常采用翼缘型连接件及嵌入型连接件进行连接。翼缘型连接件是在波形钢腹板端部焊接一块平钢板,在钢板上焊接有若干焊钉、开孔钢板或型钢,贯穿钢筋起到连接作用;嵌入型连接件是波形钢腹板直接插入混凝土底板,其端部开孔并设置贯穿钢筋起到连接作用。上述翼缘型连接件翼缘下混凝土需逆向浇筑,其工作性能与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而嵌入型连接件界面在施工及后期维护中必须采取防水处理,耐久性较差。因此,研究设计出一种受力合理、施工维修方便、经济耐用的连接构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提高抗剪强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包括有波形钢腹板、混凝土底板以及连接波形钢腹板和混凝土底板的外包式钢板结构;
所述波形钢腹板固定在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一端外表面,将所述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由底板顶面平钢板、底板竖向平钢板、底板底面平钢板所组成,所述底板顶面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底板竖向平钢板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面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之间的一端部位置,其中底板竖向平钢板与底板顶面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之间互相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中的底板顶面平钢板、底板竖向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分别通过焊钉与混凝土底板相固定。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所述底板底面平钢板的长度大于底板顶面平钢板的长度。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由三块焊接有焊钉的平钢板将混凝土底板进行外包连接,加大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连接强度;三块平钢板组成的外包结构,避免了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外侧模板搭设及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三块平钢板焊接形成的外包式钢板结构外包混凝土底板,避免了结合部位混凝土、钢材及水三者相接触导致的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左视图;
图中标记含意:1.波形钢腹板,2.混凝土底板,3.底板顶面平钢板,4.底板竖向平钢板,5.底板底面平钢板,6.焊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的本发明的波形钢腹板的底板连接结构,包括有波形钢腹板1、混凝土底板2、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底板底面平钢板5和焊钉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9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方形桥墩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有挡缠绕物的防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