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装置和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9754.1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3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明;蔡炜;叶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飞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14 | 分类号: | B64C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装置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力装置和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旋翼飞行器由电机带动螺旋桨转动并产生动力,以实现旋翼飞行器在空间中的飞行。在相关技术中,通过在螺旋桨上开设一通孔,使电机转轴穿过该通孔后,再由螺母对螺旋桨进行紧固。但是,上述方式需要使用工具对螺旋桨进行拆装,且螺母很容易在户外丢失。
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螺旋桨底部嵌入螺母的方式,以克服上述的工具需求导致拆装操作复杂、螺母容易丢失等缺陷。但是,由于螺母和螺旋桨分别采用不同材质,导致螺母的嵌入过程很容易造成螺旋桨的安装精度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动力装置和飞行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为转子平台,所述转子平台的中心处设有转轴;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面接触并连接至所述转子平台,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配合于所述转轴的过孔;以及,所述连接部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卡槽结构;
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和桨叶,所述桨毂的底部设有收容孔以及位于所述收容孔内的圆柱形连接柱,所述桨毂的底侧外部边缘处还设有卡扣结构;其中,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卡槽结构之间相配合、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转轴之间相配合,使所述螺旋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机之间实现组装。
可选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块;所述卡槽结构包括与所述卡块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卡槽,每个卡槽包括:
沿垂直方向设置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卡块的水平截面相匹配,使所述卡块能够沿垂直方向置入所述滑动槽内;
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动槽相连,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卡块的垂直截面相匹配,使所述卡块到达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动槽的连接处后,能够沿水平方向置入所述限位槽中。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顶面靠近所述滑动槽的一端向下凸起,形成一挡块。
可选的,还包括:
弹性元件,当所述螺旋桨与所述连接部完成组装时,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于所述螺旋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接触、顶端套设于所述连接柱外侧,使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过孔和所述弹簧后,插入所述连接柱中。
可选的,所述收容孔内部设有内卡扣,所述内卡扣可在所述弹簧的顶端套设于所述连接柱外侧时,对所述弹簧进行限位。
可选的,所述内卡扣设置于所述收容孔的内壁或所述连接柱的外壁。
可选的,还包括:
装饰片,设置于所述桨毂的顶部。
可选的,还包括:
圆锥状整流结构,设置于所述桨毂的顶部;其中,所述圆锥状整流结构的底面与所述桨毂的顶面接触并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连接部与螺旋桨之间的卡扣配合,既不需要利用外部工具,也不存在细小的构成零件,而且便于操作,有助于用户实现快速拆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卡扣结构与卡槽结构进行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卡扣结构与卡槽结构进行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动力装置可以包括:
电机1,所述电机1的一端为转子平台11,所述转子平台11的中心处设有转轴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飞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飞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9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菌培养膜焊接机用抓送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全自动保持架窗口铣床